中國工業企業6月利潤續跌4.3%!上半年整體下降1.8%反映通縮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日(27 日)公布數據顯示,儘管第二季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中國工業企業 6 月份利潤仍持續下滑,反映出在國內需求疲弱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未解的背景下,生產者通縮壓力對企業利潤空間造成衝擊。
根據《路透》報導,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工業企業 6 月份的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 4.3%,延續 5 月份 9.1% 的跌幅;而今年上半年累計利潤則較去年同期減少 1.8%,相較於 1 至 5 月期間的 1.1% 跌幅進一步擴大。
統計局官員 Yu Weining 表示,面對當前複雜且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中國必須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擴大並強化國內循環,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
儘管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中國經濟第二季放緩幅度小於預期,展現一定韌性,但激烈的價格競爭成為壓垮工業企業利潤的主因。汽車和太陽能等產業出現「惡性競爭」,促使北京當局近期承諾加強相關行業監管。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Lu Zhe 指出,工業利潤可能回升,因為中國正在採取措施遏制過度競爭,並推出類似「舊車換現金」的以舊換新計劃,這應該有助於控制企業間的價格戰,擴大消費需求。
由於國內需求疲軟加劇了產能過剩問題,中國上個月工廠通縮進一步加劇,達到近兩年來的最高。中國國有車廠廣汽集團 (02238-HK) 和江淮汽車 (600418-CN) ,預計將於下個月公佈其有史以來最大的第二季虧損。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國有企業今年上半年利潤下滑 7.6%;相較之下,民營企業利潤成長 1.7%,外資企業則成長 2.5%。
中國官方已表示,將加強對激進降價行為的監管,引發外界對於新一輪產能去化政策即將啟動的預期。然而,分析人士指出,此輪供給側改革不太可能如十年前那樣迅速拉動中國擺脫通縮,主要受限於潛在的失業等挑戰。
本次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涵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人民幣 2,000 萬元(約 280 萬美元)以上的企業。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