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股災也要處變不驚!不離開市場能得到什麼?驚人數字曝:高達2006%的累積報酬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短短一週(編按:2025年4月7日~4月11日)的時間,我們卻經歷股市有史以來最精彩的時刻。
你相信一週內歷經大盤指數的跌停與漲停嗎?可能有些年長的投資人在2004年「319槍擊案」時遇過大盤指數跌停的慘痛經驗,但萬萬沒遇過大盤指數漲停的驚喜過程。
自從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公布全球關稅戰爭的那刻起,股市開始重新定價。
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我們從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變成了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天。
這次的關稅戰爭是自2020年疫情崩盤以來最猛烈的股市拋售潮。美國政府宣布祭出平均高達 24%的大規模關稅,這也是自193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保護主義政策,從2025年初至前3個月來的漲幅一夕歸零,虧損進一步擴大。
「川式股災」下,投資人學到的3件事
從這次事件,我們至少學到幾件事:
1.千萬別低估單一事件對全球經濟的破壞力。
2.分散投資真的很重要。
3.大漲大跌發生相近,別輕舉妄動。
雖然我們難以左右政策制定者的決策,但可以主動管控投資風險,包含商品風險、持有時間、交易成本等…。
當市場在下跌,即便是已經經歷3次~4次修正與熊市的我,心裡仍有點不安,覺得好像應該做點什麼。萬一錯過什麼重要的事怎麼辦?
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焦慮感——是不是該採取行動了?
不管是什麼行動都好,就像感覺車子打滑了,直覺會讓你想衝上握住方向盤更用力。但事實是——更努力、盯盤更緊,未必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這種感覺,其實只是「控制錯覺」在作祟。
說到底,我根本無法阻止市場下跌。而且,我的投資策略早就已經設計好,重點在於「事前」做出正確決定,而當市場劇烈震盪、情緒爆表的時候臨時調整,早已為時已晚,甚至錯誤百出。
市場崩盤時,才想起多元資產配置的好
從這次的「萬股跌停」事件來看,融資單日減少比率創歷史新高,從事槓桿與融資操作的投資人絕對想逃都逃不了,投資的重點不只是「賺更多」,更是「保住已有成果」。資產配置正好兼顧這兩者,還有更多好處。
別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雖然資產配置並不能保證你一定會賺錢,也無法完全避開虧損,但它能在你能接受的風險範圍內,提高投資報酬率、幫助你的資產撐過市場劇烈震盪,並讓投資表現更穩定。
下圖以3種模擬投資組合為例,說明了資產配置在漲跌市場中都能發揮效果。在2008年到2009 年的金融海嘯期間,當幾乎所有資產都在下跌,透過配置不同類型資產,能讓損失不至於過大。而當市場回溫後,這樣的組合也能跟上市場上漲的腳步,順利賺回報酬。
圖1模擬的3個組合,假設一開始都有10萬美元資產放在免稅帳戶裡,分別為:
1.全現金組合:完全不投入市場。
2.多元配置型組合:49%美股、21%國際股票、25%債券、5%短期收益資產。
3.全股票組合:70%美股、30%國際股票。
從2008年到2014年的這6年期間(圖2)來看,多元配置型組合的表現接近全股票組合,但波動小得多。而這兩者都大幅勝過全現金組合。
這再次提醒我們,與其試圖精準抓住市場時機,不如穩穩地待在市場裡。「時間」才是投資報酬的關鍵。
更關鍵的是,多元配置能讓你的投資組合在突發情勢來臨時已有所準備。不需要猜測市場、也不必預測政策,只要策略穩健,就能從容應對意外下跌。
崩盤時的最佳投資策略:定期定額
在市場大跌的時候,定期定額投資常常比一次砸下重金來得更穩健。
研究發現,當市場下行時,如果試圖「抓時機」進場,結果往往不如人意。這時,選擇一筆一筆慢慢投入的方式,反而更適合。
從圖3可以看到,當市場在下跌時,與其一次性投入全部資金,不如透過DCA分散風險,效果更佳。例如在1974年、2000年和2008年這幾次金融市場大幅修正期間,若是選擇分24個月逐步買進,投資組合的績效明顯優於一次到位的策略。
此外,定期定額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種投資紀律。它讓我們自動化、長期投入資金,不會因為市場情緒波動而進進出出,減少人性干擾,反而能穩穩走得更遠。
市場終究獎勵耐心的投資者
就算你是「最衰小的投資人」、總是買在高點,只要夠長期,還是有機會笑到最後。
當市場出現劇烈下跌時,我們本能上最容易產生強烈的「損失厭惡( loss aversion )」,進而想要賣出。但往往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也可能錯過最關鍵的反彈機會。
就算你每次都在高點買進、接著立刻遇到崩盤,只要你有做好分散配置,並且把資金放著讓「時間與複利」幫你慢慢滾錢,長期下來還是能賺到一筆。
不離開市場能得到什麼?高達2,006%的總累積報酬
根據圖4顯示,哪怕你是最差的進場者,從1987年至今最終仍可拿到約年化8%的報酬,總報酬超過20倍(+2,006%)、年化報酬約8.2%。
你可能會問自己:「現在該進場了嗎?」「是不是要趁低買進?」「市場會不會還要跌?」
如果你手邊有現金,建議你不如整段回檔期間分批進場,而不是死盯著要「買在最低點」。
「如果我們執意以確定性作爲行動前提,我們將會陷入無所作爲的僵局。」這是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在4月9日發布的備忘錄中寫下的一句話,字字千鈞。
真正的理性,不是在確定性下押注勝負,而是在混沌中做出權衡、推進行動。
延伸閱讀
▶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熊市下究竟該如何投資?盤點股神巴菲特的8大投資哲學
▶一旦經濟出現大衰退,股市定會出現大崩跌?4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麽經濟榮枯和股市多空無關
小檔案_理財W實驗室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任職證券相關產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
顯示全部
留言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