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生成式 AI 調查:46%消費者曾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17% 用戶為自行付費、9% 用戶每天使用 1 次以上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臺灣生成式 AI 行為與意向調查,針對網友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的概況,46% 網友曾使用生成式AI工具,年成長約一成,且 18-25 歲族群有高達 69% 曾使用,整體使用比例隨著年齡上升而遞減。用戶使用的生成式AI工具,最多數來自企業付費(22%),另有 13% 來自機構付費,自行付費用戶為 17%,整體仍有高達 68% 用戶未付費。資深產業分析師柳育林表示,生成式 AI 工具已成為企業與個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近兩年企業對於善用生成式 AI 工具人才越發重視,愈來愈多的企業與機構開始鼓勵內部學習與使用;從員工角度來看,使用生成式AI工具可提升個人在職場的競爭力,成為消費者願意自行付費的關鍵,可發現 26-35 歲族群自行付費比例最高(23%),曾使用比例的成長幅度也最高,年成長14%。
資策會 MIC 調查用戶的使用頻率,每天使用一次以上的重度使用者占 9%,另有 28% 每週使用一次以上,而最大宗的使用頻率為每月 1 次以上(33%)。針對用戶使用工具生成的內容類型,最主要為文字(78%)與圖像(51%),除此,影音(27%)與程式碼(25%)皆不達三成。進一步關注年齡層使用差異,18-35 歲在生成程式碼的比例特別高,超過三成;46-65 歲在生成影音的比例也超過三成,高於其他年齡層。資深產業分析師柳育林表示,可發現主要用途仍集中於生成文字與圖像,且以特定產業的使用頻率最高,如數位內容產製等,整體消費者仍處於推廣使用的階段,使用頻率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預期將隨著企業與機構的重視、AI 終端普及等,逐漸落實到消費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
除了用戶的使用狀況,資策會 MIC 也調查整體消費者對於生成式 AI 的認知與認同度變化,發現兩者皆有顯著提升。認為了解生成式 AI 者,從 2023 年 24% 提升至 2024 年 40%、不了解者從 47% 降至 29%;另外,將近七成消費者認同生成式 AI 有未來發展性,較 2023 年比例成長 6%。
針對消費者對生成式 AI 應用的關注度與關注領域,資策會 MIC 表示,關注的比例較 2023 年提升約 4%,有高達 86% 會關注生成式 AI 應用。針對關注領域,幾乎所有應用領域的比例皆微幅成長,前三名依序為媒體娛樂(66%)、教育服務(58%)、健康醫療(52%),其餘應用的關注比例皆約三成。不同年齡層關注的應用也有所差異,18-25 歲較其他年齡層更關注教育服務、金融保險;26-35 歲更關注零售商務;36-45 歲更關注媒體娛樂、工業製造,而 56-65 歲更關注健康醫療、交通運輸。
資策會 MIC 表示,仍有 93% 國人對生成式AI發展表達擔憂,比例相較 2023 年微幅提升,前三大擔憂的議題依序為虛假與偏誤(64%)、過度依賴(60%)、隱私安全(47%),而其他議題如觸犯法規、就業衝擊也有三成以上,其中,虛假與偏誤、隱私安全、觸犯法規的擔憂比例皆微幅增加、過度依賴與就業衝擊的比例微幅下滑。
*調查說明:
1. 調查時間於 2024 年 Q4,採網路調查,為期1個月;有效樣本數為 1,068 份,在 95% 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 ±3.0%
2. 針對使用工具的付費來源/未付費,該題為複選題,每個選項互不衝突,例如消費者同時使用自行付費的工具與未付費的工具等情況
(本文訊息由資策會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pr@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圖片來源:Canva 免費圖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