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經濟產業支撐 Q2 GDP 持穩 5.2%
重點整理
中國 Q2 GDP 年增 5.2%(前 5.4%),小幅優於預期,主要受惠非美地區搶出口、消費補貼,以及新質生產力相關產業所帶來的支撐。
6 月工業增加值年增率 6.8%(前 5.8%)大超預期,細項中,出口交貨值年增率在本月攀升至 4.0%(前 0.6%),受惠於 5/12 中美關稅戰降溫後,廠商在 6 月開啟一輪對美搶出口;同時,部分具政策扶持的內需型產品,如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新經濟」工業品產量穩健,支撐工業生產景氣。
6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 4.8%(前 5.4%),不及預期,618 電商促銷大幅提前至 5/13,導致 6 月較大一部分買氣前置到 5 月,但整體增速穩定在近一年多高位,財政部對家電、新能源汽車、消費性電子的補貼效果仍在。
1 ~ 6 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年增率 2.8%(3.7%),降幅較大,房地產投資 -11.2%(前 -10.7%)的拖累是主要因素,剔除房地產後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6.6%,其中,製造業投資 7.5%(前 8.5%)相對穩定,主要受惠高技術產業的投資。
MM 研究員
Q2 GDP 5.2% 的 GDP 增速,小幅優於市場預期的 5.1%,我們的看法如下:
- 出口:Q2 出口總值年增 6.2% 高位運行,非美地區的拉貨動能是主要挹註;
- 消費:居民消費受惠於財政部消費品換新補貼的支撐,上半年合計投入 1620 億人民幣,下半年還有 1380 億的額度即將下放;
- 投資:是本季度的經濟的拖累項目,主要源自房地產、土木建築、傳產等舊經濟的拖累,新質生產力、高技術相關的產業,對景氣的支撐主要集中在工業生產中,對投資的支撐則相對有限。
生產:非美地區出口支撐工業增加值,新經濟景氣好於舊經濟
Q2 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增率大幅衰退至 23.9%,但對東協 17.5% 、非洲 31.4% 、歐盟 9.3% 等非美地區的出口,展現較高韌性,美國訂單的衰減對整體工業生產壓力有限,關稅豁免期下呈現全球對美國搶出口、卻同時需要從中國拉貨的景象。
內需方面,與傳產、地產建築等「舊經濟」類的工業品,如紡布 0.4% 、粗鋼 -9.2% 、水泥 -5.3% 、玻璃 -4.5% 等,產量增速持續疲弱;但「新經濟」環節景氣熱絡,電動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產量年增率高達 18.8% 、 24.1% 、 27.8% 、 37.9% 、 15.8% 。
消費:財政補貼效果持續,但仍在透支其餘領域消費力
本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不及預期,月增率 -0.12%,618 促銷提前到 5/13 下,對 6 月消費力造成一定透支,財政部消費品換新政策的補貼環節,如家電、家具、通訊器材(手機)、文化辦公(電腦)商品的年增率,零售年增率雖仍高達 53% 、 33% 、 30.5% 。但在其他未獲財政補貼領域偏弱,如 6 月石油消費、服裝紡織、化妝品的零售額增速 -7.3% 、 1.9% 、 -2.3% ,凸顯財政補貼對其他消費領域的透支。
投資:地產投資拖累延續,製造業支撐來自新質生產力
1 ~ 6 月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僅 3.7%(前 4.0%),主要來自房地產投資 -11.2% 的拖累;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產業中,軟體信息技術、汽車、鐵路航天航太等,累計年增率 11.1% 、 22.2% 、 27.3% 持穩在高位,支撐整體製造業投資強度。
我們 近期快報 中提及,中國決策層持續推動的「新質生產力」、「新經濟」,逐步在今年看到成效,上述可見相關數字依舊強勁。與此同時,近期決策層密集談及「反內卷」,即控制產能無序擴張、廠商低價競爭等因素,留意此項措施是否有望成為下半年中國的另一大政策主軸,推動多數產業加速過剩產能去化、工業品價格回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