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方式錯了!養生女「身體出大問題」 流汗不補水更危險
人體有70%都是水,適量的攝取水分對於維持身體正常生理機能運作相當重要,衛福部建議,成年人每日的飲水量大約1500至2000毫升,視環境、身體狀況而定。有名飲食養生的女子,飽受夜尿、白天精神不佳所困擾,醫生細問之下才知道,問題就出在喝水時機不對。
3案例喝水方式錯了 身體健康亮紅燈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列舉3位喝水方式出錯,導致身體健康亮紅燈的患者案例,供大家借鏡。首先是一位覺得「反正不渴就不用喝」的女性患者,一天只喝約500毫升的水,結果總是泌尿道發炎,必須常常吃抗生素治療。他解釋,由於泌尿系統需要水來沖刷細菌,當水分不足,就像溪水乾涸、雜質堆積,自然容易細菌孳生。
喝水太多也不好!另外一名體重50公斤且相當養生的女患者,每天都喝下3000毫升的水,卻因為在錯誤的時機喝,總是在睡前還喝一大杯,造成晚上頻尿、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也不佳。好在聽從醫生的建議,睡前2至3小時減少喝水,改變習慣後,夜間頻尿大幅改善。
第三個案例則是在工地工作的男患者,平常不太喝水,有一次大量流汗後沒有即時補水,嚴重脫水,引發腦梗塞中風。劉博仁指出,流汗代表水和電解質都會流失,如果沒有即時補充,會讓血液濃稠、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
黃金喝水法則 少量多次、掌握時機
劉博仁說明,喝水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想到才喝」,最正確的方法是,少量多次、掌握時機。可以遵循以下5大喝水法則: 早起先喝一杯溫水:幫助腸胃蠕動、促進代謝。 餐前半小時喝一杯:幫助消化,但不要在餐中狂灌,以免稀釋胃酸。 兩餐之間慢慢補水:少量多次,像給植物澆水一樣,讓身體循序吸收。 運動或流汗工作時補水:運動前小口喝,運動中每15至20分鐘補充150至200毫升,運動後再補足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 睡前喝水要拿捏:沒有頻尿困擾的人,睡前可小口補水,避免血液過稠;有夜間頻尿的人,睡前2至3小時就要減少喝水,幫助減少夜尿,改善睡眠品質。
劉博仁再次強調,喝水不是小事,跟腎臟、心臟、腦血管健康息息相關,白開水才是最乾淨的水分來源,飲料、咖啡、酒精都不能取代。若等到口渴才喝水,其實已經是輕度脫水,所以要養成定時補水的習慣,「喝對量」與「喝對時機」都很重要。
《TVBS新聞網》提醒您:
◎飲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請勿酒駕
◎未滿18歲者禁止飲酒
◎吸菸有礙身體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