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皮膚有傷口怎麼辦?如何讓傷口快速癒合?醫教「急性VS慢性」傷口照護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27日06:35 • 王韻雅

你是否也曾經被刀子割傷、摔破皮,甚至被熱水燙到?不少人都有過受傷的經驗,傷口的成因很多,包括急性擦挫傷、撕裂傷或燒燙傷,甚至有些人會遇到不容易癒合的慢性潰瘍。整形外科醫師指出,傷口治療有一定的基本原則,需要定期清潔與換藥,避免接觸生水以防感染,並使用紗布或人工敷料覆蓋,持續觀察傷口變化,必要時應及早就醫。

傷口濕潤加速癒合速度

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羅世倫指出,不少人對於傷口照護有迷思,例如讓傷口通風乾燥、傷口上覆蓋結痂組織、用刺激性的酒精或藥水消毒傷口⋯⋯等,這些錯誤的觀念反而傷口延遲癒合,甚至產生後續明顯的疤痕。

研究指出,讓傷口維持在微潮濕的環境中,有助於加快癒合速度。搭配適當的抗生素藥膏或人工敷料,不僅能預防感染,也能促進皮膚修復,如果傷口表面有壞死組織或厚痂,則需給予適當的清除甚至手術清創,能提供更好的表皮再生環境。

急性傷口:用生理食鹽水清潔

急性傷口該如何處理?羅世倫表示,若沒有深及皮下組織,可考慮每天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並觀察組織液與分泌物是否有紅腫熱痛的症狀。若受傷發生當下就處於一個骯髒的環境,例如:道路上摔車「犁田」,滑倒跌落水溝等,就必須優先考慮使用抗生素藥膏治療傷口,避免傷口感染惡化。

重要的是,必須依據傷口分泌物的多寡,選擇不一樣的人工敷料照顧傷口。若是分泌物的量很多,通常會考慮使用泡棉類的高吸收性敷料;反之,則建議使用傳統的人工皮照顧傷口。急性傷口若深及皮下組織,包括切割傷或撕裂傷,立即清創縫合是比較好的治療方式。

羅世倫補充,針對傷口很髒的撕裂傷,會依情況考慮延遲性縫合,避免感染情況加劇。燒燙傷的傷口則是會先評估受傷深度來決定治療方式,一度與淺二度的燙傷,原則上使用基本的傷口換藥方式都會改善,但是深二度或三度以上的燒燙傷就會需要清創甚至植皮手術來治療傷口。

慢性傷口:釐清傷口形成原因

慢性傷口該如何處理?羅世倫表示,了解傷口形成的原因相當重要,無論是血糖過高、血液循環不良、組織壞死或惡性腫瘤,皆可能影響傷口癒合,必須釐清後再進一步治療。

慢性傷口包括糖尿病足、靜脈潰瘍、動脈潰瘍與壓瘡。糖尿病人若血糖控制不好,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小血管病變與高血糖導致感染難以控制,所以,血糖控制對於治療慢性傷口至關重要。此外,透過清創手術去除長期慢性傷口表面的生物膜,能有效改善局部環境,讓傷口能更快癒合。

羅世倫指出,血液循環不良所造成的慢性傷口,主要可分為靜脈性潰瘍與動脈性潰瘍:

  • 靜脈性潰瘍:常與靜脈回流不全、靜脈栓塞或靜脈曲張有關。治療上可透過改善靜脈回流的藥物、清除血栓,以及長期穿著壓力襪等方式,來促進循環並改善潰瘍狀況。
  • 動脈性潰瘍:多因周邊動脈硬化或動脈血栓阻塞所致。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抗凝血劑、遠紅外線照射,或以導管手術疏通阻塞血管,皆有助於改善血流、促進癒合。

羅世倫呼籲,傷口的成因五花八門,任何外用內服的治療也都影響著傷口癒合的速度。諸多因素都會讓傷口一直好不起來,建議不要使用偏方治療傷口,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才是上策。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