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對股票,也會遭黑天鵝重擊…艾蜜莉:謹守4要點,資金彈性就是最強防禦
股市中,真正讓人受重傷的,大多不是因為看錯股票,而是覺得自己不會遇到黑天鵝,以及沒有為「突發狀況」保留空間。
最近PTT有一篇畢業文,應該很多大大都有看到,該文中也看得出來,那位大大不是亂買、亂賣的人,會研究基本面,也會挑具有成長性和自己理解的公司,甚至會找股價低基期的時候買進,因此曾靠著成功的布局讓資產快速成長,幾年內壓對了幾檔股票,都有抓到不錯的甜蜜期,本金也翻了幾倍。
只是當他一次又一次在市場上賺到錢,更容易養成盲點,堅定地相信「方向對、公司好,就不會有風險」,這樣的心態會不自覺地使其加大部位、加上槓桿,直到某一天無法全身而退…。那位大大就是在川普關稅政策突襲、美股與台股連日大跌的情況下,重壓的持股連續幾天跌停,導致連賣出的機會都沒有,資產瞬間歸零,甚至還背上債務。
以往也有不少大大從股市中畢業、賠大錢的案例,大部分其實都不是買錯公司,反而他們買的都是世界級好公司,但也因此忽略了其他風險,覺得這些公司一定不會倒、不會輸,因而重壓,沒有為自己留加碼的空間或退路。
其實貸款、槓桿投資這件事,要不要使用是因人而異,每個人條件不同,所以沒有對或不對。但以這個案例以及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說,任何時候都要保留底牌、保留有錢加碼,至少要能撐得過市場悲觀的那段期間。
要是一次就把資金「All-in」,甚至還加上槓桿,在行情好時,認為自己把握了所有機會,以為掌握了市場規則,然而只要市場一反轉,沒有預備資金、又無法應對風險,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被賣在最不該賣的地方。
1.不管再看好、做再多準備,也不要壓光所有資金:我們相信好公司、好價格買進,勝率會高,但要有能力等,要能有分批買進、逢跌加碼的本錢,所以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資金不能一次All-in。
2.加碼是策略,不是補破網:價值投資,不會因股價下跌而輕易賣出,畢竟股價下跌代表的是價格變便宜,可以看作市場給了我們更好的長期進場點;但如果前面已經押得太重,沒有空間加碼,這種情況下,反而會被迫賣在最低點。
3.價格波動是過程,不是風險本身: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波動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心理準備與資金彈性去應對波動。
4.永遠留一部分現金,是為了應對市場給的驚喜價:真正的便宜價不是一瞬間或1天~2天就結束,而是那種經歷一段市場悲觀、甚至極端錯殺的過程,因此保留餘力,就一定有機會在別人恐懼時泰然加碼。
2025年4月初,清明連假後的大跌,刷新了台股很多紀錄,包括:史上最大跌點與跌幅、台指期和櫃買指數跌點破歷史紀錄、上市櫃公司跌停家數1,702家、台股市值單日蒸發達新台幣6兆6,000億元、台股與ETF跌停等等。市場總是會發生我們無法以常理判斷的情況,所以不要認為自己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永遠都保有資金才是我們最大的防禦,更是未來反攻的武器。
希望我們從那位畢業大大的教訓中學到,投資不是撐到賺錢的那一天,而是要保證自己有機會一直走下去。
溫馨提醒:以上非任何形式個股買賣建議,投資之前請獨立思考、不要跟單,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喔!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面對震盪,不妨趁機彎腰撿鑽石!佑佑分享加碼市值型ETF策略,愈跌買愈多
▶害怕遇見股災?一位指數投資老手的真心告白:遇見崩跌更該感到開心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