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遭上訴法院質疑濫用緊急權力 勝可擴權、敗恐掀各國撤約潮
美國31日公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從32%降到20%,並對數十國課徵41%的高額關稅,但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同天也質疑川普徵收關稅的合法性,擔憂他濫用緊急權力來處理貿易逆差問題。專家分析,若川普勝訴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新權力;反之,若敗訴的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告吹,各國也會想辦法推翻先前達成的協議,引發新一場國際貿易爭端。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政府自4月9日起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對特定國家加徵的高額關稅則兩度延期,原定8月1日實施。美國總統川普31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68國與歐盟加徵的對等關稅新稅率,稅率10%至41%不等,新稅率將自8月7日起實施。該命令中,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等法律,將長期的貿易失衡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與經濟的「異常且重大威脅」,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通常,關稅的徵收是基於國會授權總統的特定權限來實施,而川普團隊則援引這項鮮少使用的緊急權力,無須經過國會批准,加速推動他在第二任內的大規模關稅措施。
川普援引緊急權力徵關稅 法官質疑總統越權
然而,美國聯邦上訴法院31日的聽審整合了2起訴訟,原告由中小企業與12個州組成,要挑戰川普4月2日頒布的10%基準關稅與針對特定國家與地區的對等關稅。代表這些州的律師、俄勒岡州副檢察長古特曼(Benjamin Gutman)指出,川普以「貿易逆差」為由動用緊急權力,已超出他的職權範圍,因為貿易逆差是美國經濟數十年來持續存在的結構性現象。法官也質詢川普政府律師,針對白宮援引緊急權力實施全球性關稅提出疑問,並反駁川普所稱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他重新制定關稅表的權力。
美國司法部代理副部長舒梅特(Brett Shumate)向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表示,國會授權給總統於國家緊急狀況下「管制(regulate)」進口時,也包含總統可依自身判斷加徵關稅的權力。但多位法官則援引相關法律條文與過往判例指出,國會最多只允許總統針對特定威脅,對既定的國會關稅做出小幅調整。聯邦巡迴法官戴克(Timothy Dyk)表示,「我很難相信國會會允許總統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框架下,有權全面推翻國會多年來精心制訂的關稅表,並任意修改每一項關稅。這會徹底改變整個制度。」
此案先前於5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川普超越了他的職權範圍,認為IEEPA 並未賦予總統實施足以引發全球貿易戰的全面性關稅權力。當時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小組推翻了川普的關稅措施,但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隨即暫緩該裁定,以爭取時間審慎處理這起案件。
川普若勝訴 將獲得前所未有新權力
此案訴訟正走在快速審理程序上,無論哪一方敗訴,幾乎可以確定都會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貿易法律專家指出,若川普在法院勝訴,他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新權力,能隨意對與美國有聯繫的外國企業與個人加稅或減稅。
倡訴本案的團體之一「自由司法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的資深法律顧問施瓦布(Jeffrey Schwab)表示,總統「其實可以像歷任總統那樣,尋求國會批准這些協議。」
川普若敗訴 恐再掀新一波國際貿易爭端
反之,若川普政府敗訴,屆時關稅政策的前景將變得混沌不明。此前,華爾街日報曾報導指出,美國官員曾評估若需尋找新的法律依據,來支撐川普的高關稅政策,還有哪些可行選項。
貿易律師指出,若川普失去關稅依據,各國可能尋求取消先前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導致另一場混亂的國際爭端。律師洛威爾(Michael Lowell)說,「若一方能主張協議是在不當程序或脅迫下簽署的,那麼要繼續遵守協議的機會就很低。」他補充,「如果最高法院不支持總統的權限,那麼這些協議的效力將大打折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