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島海溝強震恐引發海嘯!專家示警3縣市「曾出現過」:東北部也要小心…對台影響一次看
翁申霖 整理
圖片 Shutterstock 提供
近來日本外海地震頻繁,日本地震學界更指出,一旦千島海溝發生強震,大規模斷層破裂,恐引發大海嘯,令當地人甚至是鄰近日本的台灣人心惶惶;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預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地震波跨海傳遞過程會自然衰減,但若伴隨海嘯發生,台灣西半部沿海與東北角宜蘭恐成波能堆積高風險區域,須特別提高警覺。
台灣斷層長度最長僅100公里
地震釋放能量有限
面對日本地震頻頻,吳健富說明,由於日本位於歐亞、美洲、太平洋與菲律賓海板塊交會地帶,板塊互擠形成高頻率強震環境。尤其日本的海底斷層延伸距離長度可達數百公里,當發生斷層破裂時,釋放能量巨大,容易造成地震與海嘯雙重災害。
以發生在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為例,其地震規模達9級,主要是因斷層規模廣泛延展。至於台灣若發生地震的話,吳健富表示,由於台灣斷層長度最長僅約100公里,釋放能量相對有限,地震規模也不易達到類似等級。
此外,日本發生的地震震央常位於海域,這也是會有海嘯的原因。日本地震學界就指出,若東北外海的千島海溝發生大規模斷層破裂,恐引發嚴重海嘯災害,除了影響日本本土外,周邊包含台灣、菲律賓、香港等地區亦可能受到影響。
日本強震若引發海嘯
對台灣影響多大?
至於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會對台灣影響多大?吳健富說,地震波自日本傳遞至台灣期間會因地層影響而衰減,實際震度常較低;但若形成海嘯,其威脅則取決於斷層破裂的方向。
同樣以311大地震為例,當時海嘯主要向美國西岸推進,台灣位處「海嘯陰影區」,僅觀測到約10公分的波高,因此影響有限;不過,若未來千島海溝發生強震導致海嘯,台灣某些地區可能具「堆高」條件,風險不容忽視。
一旦地震發生於日本東部海域,並伴隨向西傳遞的斷層運動與海嘯波時,仍可能對台灣沿岸構成威脅。
「海嘯對地形條件極為敏感,波高會在進入陸棚或地勢平緩區時急遽堆升,形成破壞性強波,西部沿海岸和宜蘭東北角要特別注意。」
台灣3縣市曾遭海嘯波觸及
針對海嘯問題,吳健富解釋,海嘯波在深海速度極快,但進入淺海後速度下降,能量堆積導致波高升高,因此像台灣東北部與西半部的海水浴場,因地形特性需格外留意。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歷史紀錄,基隆、嘉義、台南部分沿海區域曾遭海嘯波觸及,因此地形與沙岸坡度較緩者也須特別注意。反觀花東縱谷則因地勢因素,不易受影響。
針對千島海溝地震潛勢帶給台灣的風險,吳健富認為,這部分仍需更多的地質學術研究才能釐清風險,但他也強調,民眾一定要有海嘯的風險意識和相關安全防範措施。
目前針對海嘯預警系統的建置已具規模,若未來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或日本氣象廳發布警報,中央氣象署將啟動應變機制,透過國內災防通報系統向民眾發布訊息,爭取應變時間。
吳健富指出,即便地震具備不可預測性,但持續監控與民眾風險意識的提升,是目前最有效的減災策略。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台幣29.902重貶7.22角、24年單日最大…「27.5楊金龍防線」柳樹理論堅持守住?震盪柴火曝光
0056配息1.07元沒了,除息發息日出爐!中止4季高水準理由曝光,年化配息率10%現在還能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