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去年十一月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臺史博館與客發中心就將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移師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展現雙方合作成果。
該研討會自二0一七年創辦以來,持續聚焦臺灣聲音文化的多元樣貌與歷史演變,涵蓋唱片產業、廣播歷史、聲音田野、音樂教育與宗教儀式聲響等議題,並邀集來自音樂學、歷史學、人類學與傳播學等多領域的學者跨界交流。會議不僅呈現學術研究成果,更透過開幕演出、展覽與講座等形式,深化民眾對聲音記憶與文化資產的理解,已成為臺灣聲音研究的重要學術平台。
今年研討會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福岡正太等多人共同為研討會揭開序幕。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本屆研討會以「唱片產業與文化製作」為主題,客發中心與日本民族學博物館近年來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去年九月雙方於日本民博共同策辦「客家與日本-海外華人編織的另一部東亞關係史』特展,展出中心典藏的日治時期客籍藝人何阿文所錄製的客家八音蟲膠唱片以及多件珍貴客家文物,推動臺日跨國策展經驗。
而在客家音樂主題中,客發中心也在福岡副館長及劉麟玉教授的協助下進行日本民博館藏的客家唱片數位音檔進行研究,並於今年初出版「客音繞樑78轉」專書,系統整理日治時期客家八音與採茶戲唱片目錄。何金樑強調,這次非常開心看到最頂尖的學者專家甚至有高中學生參與文章發表及對話,有如此廣闊且多元的參與,令人振奮。
此外,客發中心近年已完成遠東及美樂唱片版權之購置、78轉蟲膠客家唱片的數位化。目前亦持續推動南部六堆地區客家八音於傳統祭儀中的應用調查研究,並執行「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以強化該中心典藏有聲資料的詮釋與保存,進一步支援學術研究與客家音樂文化的永續發展。
未來亦將對客家唱片歌詞卡與封面設計的系統調查,讓更多人了解客家音樂背後的文化故事與歷史脈絡,也期待未來能繼續與臺史博館共同合作,進行包括聲音史料的徵集與典藏、口述歷史訪談、客家音樂數位資料庫建置、以及策劃以客家音樂為主題之展覽與教育推廣活動,攜手開創客家音樂研究與展示的新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