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項經濟數據互相矛盾!停滯性通膨恐捲土重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戰恐引爆下一場經濟危機!《BBC》指出,幾乎問任何1位經濟學家,他們都會告訴你:川普正在讓全球最大經濟體承受風險。他們表示,他的關稅政策以及對移民的打壓,恐讓美國重回1970年代式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局面,當年突如其來的石油危機引發經濟停滯與物價飆升同時發生,而如今的危機則可能自我實現。
對此,白宮始終堅決駁斥這些擔憂,並對經濟學家發動攻擊;而在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局長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的案例中,川普政府更是直接將她解職。
至於局勢會如何發展,美國聯準會(Fed)仍在觀望狀態,也就是等待數據釐清現況後,才決定是否採取降息行動。然而,在過去數週內,即便有大量企業財報、就業與通膨數據,Fed仍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
勞動市場傳來的訊號相當令人憂心。5月與6月的新增就業幾乎為零,7月依然疲軟,並且失望離場的求職者人數不斷增加。8月1日的就業報告讓股市大跌,川普陷入恐慌,隨即解雇麥肯塔弗。
數天後,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在社群媒體上宣稱,美國經濟正「站在衰退的懸崖邊」。不過,這並非所有人的共識。
確實,經濟增速放緩,今年上半年年化成長率僅1.2%,比2024年少了1個百分點。但儘管消費支出有所減弱,一些企業對前景持悲觀評估,其韌性仍高於許多人的預期。股市在8月1日的衝擊後,很快又恢復上行趨勢。
「我們依然難以看到明顯的疲弱跡象,」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首席財務官上月告訴投資人,「整體而言,消費者的狀況看起來還不錯。」這讓人們期待,美國經濟或許能像幾年前一樣出乎意料地挺過去,儘管當時同樣面臨自1980年代以來最高的通膨與急速升息的衝擊。
8日,美國政府公布7月零售商與餐廳的消費支出較6月成長0.5%,且6月的支出數據也被上修。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美國副首席經濟學家皮爾斯(Michael Pearce)分析,「消費雖然低迷,但並未被擊倒。」該機構預測,隨著減稅與股市回升提振信心,未來數月支出將溫和復甦,「在這種遲緩但有韌性的實體經濟下,勞動市場不太可能急遽惡化。」
此外,家庭在商店裡尚未遭遇迫使他們削減支出的劇烈漲價。7月消費者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2.7%,與6月持平。但許多預測者原本認為,價格上升可能要到今年稍晚才會出現,特別是在川普將部分最激進的關稅計畫延後到本月之後。
然而,一些難以替代的進口必需品,例如咖啡與香蕉,價格已經飆升。學者預期,隨著企業賣完關稅實施前囤積的庫存,並在確定政策方向後調漲價格,物價漲幅將在未來幾個月擴大。
因此,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的表現受到高度關注,該指數衡量美國生產商在商品進入消費市場前的批發價格,能為未來趨勢提供線索。該指數在7月出現3年多來最快的增速。更令人擔憂的是,無論是消費者通膨還是生產者通膨,都顯示價格上漲並不限於商品領域,這意味著「停滯性通膨」可能真的正在捲土重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