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遇見股災?一位指數投資老手的真心告白:遇見崩跌更該感到開心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來講講我自己。
大家看這一波「股災」,指數仔好像不痛不癢,但其實很多人可能帳損已經上百萬元了。抓個最簡單VT 85%:VGIT 15%的配置,今年到現在(編按:截至2025年4月9日)是下跌12.26%。
至於為什麼是「85:15」?因為這是我「大概」的股債配置比率。
市值1,000萬元的投資部位就是少了122萬6,000元。不管投資規模多大,如果你的股債比跟我差不多,那就是按等比率的減損。
指數仔在講損益就是這麼直觀,不會用什麼借貸不算本金或是什麼沒賣掉不算虧,還是什麼奇妙論點來掩飾真正損益。
但為什麼指數仔對於股災在心情上沒有太大波動?不是因為讀了很多書。讀很多書但沒有深刻體會市場波動的人,依然無法接受市場考驗,指數仔其實是被市場考驗很多很多次了。
看一下這張圖,同等股債比在2020年的時候最大下跌是21.29%,在2022年的時候最大下跌是22.05%,而現在才來到12.26%。
圖1:歷年資產走勢與下跌幅度
圖片來源:Jet Lee的投資隨筆
你說有沒有可能繼續跌?當然有可能。
金融海嘯等級的股災會產生40%~50%減損,現在根本連半山腰都不到。
所以指數仔想的是,「如果投資部位腰斬了我能不能接受,以及為什麼能接受。」當你都設想過這麼糟的情況,自然對於現在的下跌不會有太大驚慌。
對,這是我近5年來被考驗過的情境。
在這之前還有2008金融海嘯、2011歐債、2015中國股災、2018中美貿易戰。但光是這5年能撐過去的指數化投資人,到了今天「抗波動體質」應該都不錯了。
拿現在的資產規模來跟2022年比較一下。跟2022年投資部位低點相比,還要繼續下跌23.52%才會碰到當年的低點。等於是今年總共要下跌30.8%,可以想想歷史上有幾個年度是這樣的跌幅。
歷經數次股災,資產規模有增無減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經過2020年、2022年的股災,然後最近又大幅下跌,投資部位規模卻是有增無減。這中間只有每季進行再平衡,無需特別做什麼停利避險的操作。
意思是,就算跌到2022年股債雙殺的低點,我依然不會賠本。而且這個推估還沒有計入過程中我每季持續投入新資金所產生的報酬。
雖然不該這麼說,但你想我在這種情況下看到市場下跌是該開心,還是感到痛苦?
當然如果你只看現在帳面減少的數字會感到不舒服,可是既然不是虧損的,然後又不是現在非用錢不可。
我們指數化投資人就會用長期思維等待20年、30年後的投資成果。現在有折扣品就不能錯過,怎麼可以因為恐慌而離開市場,所以你不會看到已經投資很多年的指數化投資人在股災中驚慌失措。
喔對了,最近很多人講到戰爭風險,擔心關稅戰會演變成第3次世界大戰。我跟你說,那一定要進股市,而且要分散投資、買下全世界,因為不管誰打贏你都不敗,押單邊萬一押到戰敗國,那你這下就全盤皆墨了。
「都戰爭了,股票還有用嗎?」
當然沒用,戰敗就什麼都沒用了,只有持有戰勝國的資產才有意義。
要是台灣真的發生戰爭而且打輸了,你管台股還是新台幣幹嘛,一點意義都沒有。但要是沒有真的發生戰爭,你的投資就非常有可能買在低點。
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有很多人現在非常擔心台海發生戰爭,因為他們的大部分財產都在台灣房地產或是台股,然後現在又產生流動性風險,這些人害怕會因為無法變現而導致財富一夕歸零或是大幅減損。
你可以想想現在應該怎麼做,以及歷史上台海危機之後台灣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獲「Jet Lee的投資隨筆」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不用擔心大家都投入指數化投資,相反的是:放棄零和遊戲,才能脫離被收割的風險
▶指數投資該一次投入還是分批投入?指數投資達人3分鐘解答操作思路
小檔案_Jet Lee的投資隨筆
專注推廣被動指數化投資!
我不講個股的,怎麼可能叫你入群抓飆股。
所以叫你加line群的都是騙子。
顯示全部
留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