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疫調傳缺錢不做了?醫澄清:與預算無關
Newtalk新聞
針對近期屈公病防疫措施引發的討論,醫師姜冠宇今(12)日透過臉書專頁澄清,強調屈公病的疫調執行與否,應回歸公衛專業判斷,與國會預算完全無關,當前防疫重點在於撲滅病媒蚊。他並指出,對高齡長者社區而言,本土傳播風險最高的重症威脅仍是登革熱,民眾不需對屈公病過度恐慌。
近日有傳聞稱屈公病不執行疫調,姜冠宇醫師特別發文澄清謠言,他表示,屈公病是透過病媒蚊傳播,而非人傳人,因此傳統疫調的效益有限。姜冠宇說明:「調查個人的TOCC,除了旅遊史還有點意義之外,後面職業、群聚地點、與人畜接觸觸摸等等,其實並沒有賦予太多意義,都會被病媒蚊的跳島效應蓋過去,實際受調查患者是問不出東西的。」
姜冠宇指出,即使疾管署為安定民心而說明仍會執行疫調,其範疇也應以廣義的旅遊史鑑定為主。他也在留言中補充說明:「基本上要不要疫調,範圍到哪裡,是專業決定,與多少錢是沒關係。」他強調,在南部大水過後,防疫的真正重點工作應是撲滅病媒蚊。姜冠宇表示:「這不是只有為屈公病,對於高齡長者的社區,本土重中之重仍是登革熱才對,盛行起來會有急性內出血風險的。」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兩種疾病的差異,姜冠宇也說明:「屈公病其實並沒有登革熱這麼可怕,因為登革熱盛行相對有較高的重症率。」但他提醒,屈公病對特定族群仍具威脅。姜冠宇指出:「屈公病比較容易對小孩、孕婦、長者產生威脅,且長者會有慢性關節後遺症。」
他進一步解釋其致病機轉,指出病毒會攻擊肌肉骨關節系統的滑膜成纖維細胞等,造成「突發、對稱而劇烈的關節痛與僵硬,可遷延數月~數年」。此外,在極端案例中,病毒也可能透過母嬰垂直傳播,造成新生兒重症,或侵犯神經系統引發腦炎。
姜冠宇最後呼籲,由於屈公病與登革熱的病媒蚊同為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因此防堵策略相似。首先民眾應避免前往警示旅遊區域,更重要的是:「避免太多潛伏期患者入境『給蚊子叮到』。」他認為近期的滅蚊工作必須積極進行,並提出具體建議:「要避免今年登GE熱和潛在的屈公病盛行,超前部署捐獻災區災民蚊帳等等防蚊工具,是可以做的。」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