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咳嗽不停、呼吸急促⋯當心是肺癌警訊!醫揭常見「6大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0月15日07:09 • 馮逸華

一名68歲女性生活健康無吸菸習慣,但有肺癌家族史,2024年12月就醫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後,發現上肺葉有1個毛玻璃樣結節,6個月後追蹤電腦斷層,毛玻璃樣結節由2.7公分增大至3.2公分,後續接受電腦斷層指引腫瘤切片,確診為肺腺癌,經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醫師提醒,異常小咳嗽持續超過兩週,就要警覺可能是肺癌。

肺癌是一個常見且不可忽視的重要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罹癌人數增加,肺癌連續2年為首位,大腸癌為第2位,乳癌則排第3位。由於癌症初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想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篩檢尤為重要。

常見肺癌6大危險因子

郭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曹書儀表示,常見的肺癌危險因子包括:

  • 年齡(好發60歲以上)
  • 遺傳因素(有家族史者易罹患)
  • 吸菸或二手菸(台灣癌症登記5成新個案與吸菸有關)
  • 環境污染(暴露於石棉或氡氣等)
  • 原有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結核等)
  • 其他輻射與化學藥物暴露

曹書儀指出,這些危險因子有些可以減少,如戒菸或減少職業環境的曝率,但有些是不可改變的因子,如年齡與遺傳因素。

曹書儀說:「早期診斷除了注意肺癌症狀,包括持續咳嗽、咳血、呼吸急促、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以及其他肺癌轉移造成的併發症(骨骼疼痛,四肢關節痠痛,淋巴結腫大)。」

晚期肺癌5年存活率僅約1成

曹書儀提到,透過電腦斷層與正子攝影等影像檢查與組織切片,可診斷肺癌的組織型態與分期。若有廣泛的淋巴結轉移或產生遠處轉移(如腦部、肝臟、骨骼等處),便屬於無法用手術治癒的晚期肺癌。

台灣超過5成的患者在診斷時就已經屬於晚期,超過4成屬於遠端轉移的第4期肺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因為治療藥物進步,第4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雖然已漸漸提升,但仍只有14%,與第1期肺癌5年存活率約95%相比,相差甚鉅。

2類人建議公費肺癌篩檢

曹書儀說明,肺癌的早期篩檢為近年來成為重要的議題。國民健康署於2022年7月開始執行肺癌篩檢計畫,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擴大肺癌篩檢服務,下修具肺癌家族史之篩檢對象年齡5歲;此外,參考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將重度吸菸者吸菸史條件放寬。

曹書儀指出,目前建議接受公費肺癌篩檢對象如下,符合資格者每2年可接受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

  • 具肺癌家族史(1級親屬內有肺癌病史)的45~74歲男性、40~74歲女性
  • 50~74歲重度吸菸者(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

曹書儀強調,肺癌篩檢流程為執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基礎篩檢,若無肺部結節,則每2年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至少2年;若有肺部結節,則依照結節的影像性質與直徑大小,在3~12個月內追蹤電腦斷層,或直接進行切片等進一步檢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