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稱美國製造業回流策略「完全正確」,能減輕台灣承受的壓力
NVIDIA 上週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兆美元的企業,正處於三大力量交會點:可能帶來高昂成本的美國關稅政策、AI 的爆炸性成長,以及驅動這場熱潮的電腦晶片。據《USA TODAY》報導,NVIDIA 設計晶片後,交由台積電等代工夥伴量產,而台積電正是川普可能針對半導體進口加徵新關稅的首波衝擊對象之一。
不過,這波不確定性似乎未讓 NVIDIA 感到動搖。執行長黃仁勳在接受《USA TODAY》訪問時表示,美國科技公司有能力在川普的新關稅政策下存活,並強調推動美國半導體製造的重要性。他在《CNN》的訪談中更指出,美國「再工業化」的方向「完全正確」,也有助於減輕台灣所承受的壓力。
推動製造業回流,黃仁勳態度與川普相呼應
根據《CNN》報導,川普政府為重振美國製造業,已祭出包括全面加徵關稅在內的一系列政策,部分目的是為了提振美國汽車與能源產業,同時吸引更多科技領域的投資。白宮發言人也曾在 4 月表示:「川普總統明確表態,美國不能再依賴中國製造半導體、晶片、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等關鍵科技。」
黃仁勳認為美國當前缺乏完整的製造能力,因此應該投資製造業。他也指出,推動美國「製造回流」將有助於減輕目前由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所承受的壓力──川普今年 3 月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投資至少 1,000 億美元進行生產。
「我相信川普總統的願景,他對於美國製造的大膽願景,對我們的社會都有好處,」黃仁勳告訴《USA TODAY》,製造業不只有經濟和國家安全價值,還具有健康和社會效益。
事實上,黃仁勳在 7/10 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雙方討論了如何幫助美國科技公司在 AI 轉型過程中保持優勢,並且將高技能製造業帶回美國。黃仁勳告訴《CNN》,「打造一個完整豐富的產業與製造生態系,不僅能讓美國更強,也能減少我們對其他國家的單一依賴,這是一個明智之舉。」
面對川普關稅、出口限制,黃仁勳怎麼看?
《USA TODAY》報導,黃仁勳認為早在他創辦 NVIDIA 之前,關稅、稅收以及各種規章制度就已經存在,即使川普真的推動高額半導體關稅,對他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根據《Reuters》報導,黃仁勳預計下週前往中國,於北京舉行媒體簡報會。黃仁勳此行受到中美雙方密切關注,上週五來自兩黨的美國參議員致函黃仁勳,要求他避免與中國軍方或情報機構有合作的公司,以及在美國出口限制清單上的實體會面。
黃仁勳向告訴《USA TODAY》,他曾就此行與川普進行過對話,但雙方並未討論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也不清楚最終協議何時才能達成。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CNN》1、《CNN》2、《USA TODAY》、《Reutes》,首圖來源:NVIDIA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