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行員貢獻年減3.6% 花旗銀行連5季奪冠
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國銀人力效能表現也受到影響。根據央行公布的今(2025)年第1季營運季報,雖然整體稅前盈餘較去(2024)年同期小幅成長,但銀行員平均貢獻度卻出現年減趨勢,顯示在高基期壓力與全球市場變動交錯下,金融業正面臨更多營運挑戰。
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國銀每位從業人員平均貢獻274.1萬元,雖然略高於上一季,但較去年同期下滑3.6%。今年初以來,美國利率政策方向搖擺,使得全球股匯債市動盪,連帶影響銀行獲利策略與操作靈活度。此外,去年同期表現亮眼,墊高比較基礎,成為本季壓力來源之一。
在整體數據走弱之際,個別銀行表現有了明顯差異,排除輸出入銀行與全國農業金庫,在商業銀行中,花旗銀行持續以精簡後高效率組織結構領先群雄,每人貢獻度高達1,639.8萬元,穩居榜首並連5季稱冠,也是唯一衝破千萬元業者。第2至第5名依序為上海銀行709.7萬元、滙豐銀行672萬元、台北富邦519.8萬元、國泰世華504.2萬元。
至於第6至第10名則為兆豐銀行484萬元、玉山銀行461.6萬元、中國信託442.3萬元、永豐銀行409.6萬元、第一銀行394.5萬元。上述10家銀行均為國銀貢獻度前段班,部分業者如台北富邦、永豐銀行銀與第一銀行,皆自前一季後排名顯著上升。
過去屢屢名列前茅的京城銀行,因與永豐金控合併前人力調整,本季貢獻度降至317.6萬元,排名自第2名滑落至第12名,未來合併完成後,預期永豐整體效益將再上揚。而新光銀行因合併產生員工安置成本,導致平均貢獻為負29萬元。另外,3家純網銀則仍處於虧損期,平均貢獻度也為負值,連線銀行為負193.7萬元、將來銀行負314.8萬元、樂天銀行負353.9萬元,顯示規模經濟尚未成熟。
整體而言,今年首季國銀稅前盈餘達1,446.2億元、年升1.5%,但若從人均貢獻觀察,前15名銀行雖全數突破300萬元門檻,但是超過200萬元者僅24家,較上季減少1家。市場關注美國通膨數據、利率走向是否穩定,這將牽動接下來各銀行的人力效能與營運布局。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