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8旬翁「接小學孩子放學」迷途15小時,暖警助返家「真相藏洋蔥」:忘了子女長大,卻沒忘要接他們回家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作者 : 郭美懿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台中市一名80歲施姓老翁,日前從西區走到龍井區,徒步跨區12至15公里,外出將近15個小時未返家。員警尋獲老翁時,他表示要接「小學孩子放學」,但令人鼻酸的是,聯繫家屬得知老翁口中的「小學生」早已成年,疑因失智錯把過往記憶當成現實。醫師則提醒,家屬常輕忽失智者迷路徵兆,導致憾事發生,建議先做好預防措施,包括佩戴定位裝置、設置家門防護設施等,讓失智家人安全回家。

這起事件發生在4日凌晨,據《自由時報》報導,烏日警分局龍井所接獲通報,表示有長者在社區外徘徊。警員廖唯喬、黃瓊云趕抵時,發現施翁滿臉疲憊、體力不支,對身處何地、時間完全混亂,幸而仍記得自己姓名與住址。警方查證後,發現他正是稍早南區通報的失蹤人口。

忘記孩子已長大,失智翁迷途15小時尋子

員警尋獲老翁時,他焦急地喊著:「孩子念書,怎麼這麼晚還沒回家,我要來接小學孩子放學…。」但員警看老翁年紀,不太可能是找迷路小孩,而是自己迷途了,聯繫家屬後得知,老翁疑似失智,才會誤將過往記憶當成現實。

原來,施妻當天一早陪丈夫到西區診所看診,結果一轉身人就消失不見,失聯近15個小時,急得報警協尋。直到深夜才得知,老伴竟一路走到龍井區,並誤以為要接孩子放學,幸好沒有發生意外,而丈夫口中的「孩子」,確實都已成年長大。

警方不忍讓年事已高的施妻半夜再外出,決定親自護送老翁返家,而施妻等在門前守候,見丈夫平安歸來眼眶泛紅,不斷向員警道謝:「幸好沒有出事,這顆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了。」警方事後也幽默叮嚀施翁:「別再獨自跑到龍井玩了,現在天快亮,雞都要叫了,該休息啦!」化解家屬緊張情緒。

延伸閱讀:

林葉亭尋父11天傳噩耗!凌晨才喊「全台通緝快回家」卻等到冰冷遺體…從「疑心病」到失智怎發現?

失智症患者走失有前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迷路走失的風險,如年初藝人林葉亭父親走失,最終遺憾收場,所以家屬千萬不能輕忽。林舜穀提醒,失智症者走失是有前兆的,他列舉迷路3大徵兆:

■在熟悉的地方反覆繞圈,例如出門買東西後久久未歸;或是喜歡在固定路線反覆走動,卻無法輕鬆找到回家的路,是患者迷路傾向的早期信號。

■突然提到工作中的「未完成事項」,或在深夜、凌晨說「我要上班了」、「出門有約」等異常的話,特別容易導致危險。

■外出後不肯回家,說不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但堅持要出門,這些行為,常是走失前的重要信號,千萬不可忽視。

而要預防失智症長輩走失的憾事發生,有幾件事可以做:

1、佩戴定位裝置:像GPS手環、常穿的衣物或皮夾等藏AirTag,方便追蹤位置。

2、設置家門防護措施:加裝門鎖或警報器,避免患者隨意出門。

3、通知鄰居協助:讓鄰居熟悉患者,幫助留意其動向。

4、注意早期警訊:隨時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提前採取措施。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換掉醫生、嚴控飲食…退休護理長魔鬼式陪病,閨密痊癒就斷交!林靜芸:不打擾的支持才是最好陪伴

獨扛長照3年,送85歲母住安養院被批不孝!手足毀諾「要平分遺產」…她悔嘆:苦撐照護換來兄妹爭產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