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大罷免嚴重撕裂台灣社會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沒有人是贏家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離開政壇7年後接受市長張善政邀請進入市府,蘇俊賓以自己是在政壇上「已經死過一次的人」,回來就是要做出一些成績。《桃園電子報》專訪蘇俊賓,他暢談了對大罷免結果的看法。
蘇俊賓在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有感而發,在臉書上寫了篇千字文,蘇俊賓說,很多人認為24比0是超乎預期,但對他來講和原本心裡所想的差不多,主要是總統和立委選舉才1年多沒多久,那麼短時間就要以這樣大規模全面來否定一個政黨,在正常民主國家中是從未見過的,把這麼新鮮的民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推翻,那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情。但是他們對在野黨的指控,基本上與在野黨近幾十年來做的事都差不多,不是一夕間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想要以此來推翻,本來就不太科學,甚至會引起中間選民一些不同看法,所以這結果是可以理解的。
蘇俊賓表示,當時發長文的想法是,縣市長一任是4年總統立委也是,對政治人物來講4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周期,這個民主制度的設計就是讓政治人物在這4年中好好表現後,再爭取下一個4年的任期,這是行之有年的慣例,對人民來講也是利用這制度在這4年中逼政治人物好好做事,來檢視要不要再給你4年,可是現在卻因為大罷免讓4年裡面有1年多的時間,大家沒有把心思放在福國利民上,而是在討論其中一半的人是不是在背叛國家,這類空轉的議題,在這前提下,真正重大的議題不再重大,尤其對台灣來講未來五年、十年該怎麼走,都沒有人在討論,他覺得這是最大的可惜。
蘇俊賓進一步說明,當人們在討論怎麼讓一個家更好的時候,大家彼此會各有想法,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會檢視彼此的想法哪個更有效,但當有一個人指控對方背叛者時,那路線就變得不重要了,在背叛的大帽子下,即使講的有道理也變得沒道理,因為毒樹自然產生毒果,在這情況下就沒得談,就缺乏辯論來確認誰的路線比較好。
蘇俊賓表示,在台灣每一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有著共同的利益,簡單講就台灣垮掉了,大家都會因此受傷害;台灣繁榮了,大家也會因此受益。這樣共同利益的一群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見得一樣,這是希望台灣好的策略不同,所以對藍綠來講,是策略不同或希望國家好的方式不同的自己人。如果有一方全盤否定對方,號召一群人來仇恨他們,可是被仇恨的一方也有支持者,於是造成雙方互向仇視,讓社會走向兩極化,而這次的兩極化是歷年來最嚴重的,以往政治人物為了偏頗的選舉紅利,去操作這種極端和對立,因為4年選一次,所以一次操作後,會有4年的時間來慢慢消化彌補,讓社會穩定和諧,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必要之惡。然而,經過這次大罷免後,就不再是4年的時間,一個國家可以經得起這樣不斷的仇恨鬥爭彼此嗎?這是最大的傷害。連帶影響文官體制數據管理的監督也已經看不到了,表現良否根本不重要了,一切政治掛帥,非常可惜。
蘇俊賓表示,大罷免國民黨24比0,大家說國民黨是贏家,其實並沒有,整個社會被摧殘成這樣下,沒有一個政黨是贏家。這些沒被罷免的立委,你說他是贏家,其實也沒有,他本來就當選了,原本可以利用這4年來證明他是個好立委,但是被罷免纏住了,只剩下2年多的時間。更不要講支持罷免的民眾,沒有把他認為「出賣」國家的人罷免掉,心裡更是挫折。
蘇俊賓說,罷免結束後這社會需要修補,手上握有權力的人應該正視這問題,就算是當上總統也只能當8年,8年後留給國家這麼對立的社會,這是從政的初衷嗎?他都很好奇想問總統賴清德真的是這樣想嗎?
蘇俊賓說,現在的社會變成在公園拿個手機拍個風景,都要害怕會不會有人來指控你、懷疑你是誰派來收集國家機密,循著所有中華民國法律程序,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這些新住民一步一步成為這台灣一份子,突然有一天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是被懷疑叛國的一群人,只因為講話帶有中國口音,這是台灣不曾有過的事情,台灣社會原本就是多元,有台灣、客家、四川、湖南或越南口音,他們都是台灣人,過去沒有人會在意,可是現在網路一個疑似有問題的事件上,都會看到「他是不是有大陸口音」的留言,這社會已經變成這樣,大家還沒有危機感嗎?已經埋下仇恨的種子,這是不容易消除的,建立一個仇恨文化的循環只需要3秒鐘、1句話,要化解這心中的仇恨要一個世代。有人說歷史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所以要轉型正義,轉型正義前提是有不正義。此時此刻的不正義卻正在發生,可是很多人的念頭還留在60年前,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蘇俊賓表示,民進黨既使有過半的人支持都沒問題,問題是支持什麼樣的民進黨或是什麼樣主張的民進黨,如果民進黨的主張還是維持基本的路線,如同前總統陳水扁為什麼可以連任?他主張新中間路線,誰都可以合作、誰都可以談,甚至連新黨在政治光譜對立的那一方,他都可以談,他是想盡辦法往中間擠壓,爭取最大多數的認同。也許有人認為是兩顆子彈,蘇俊賓認為這樣的想法太簡化,如果兩顆子彈創造一點選舉翻盤的可能跡象,前提是陳水扁也必須要把基本盤從三成催到四成八,那兩顆子彈的百分之三才有影響力,所以當陳水扁都明白爭取多數選民才是關鍵時,民進黨也因此逐漸成為相對中道的政黨。
蘇俊賓表示,可是今天民進黨的路線,姑且不論陳水扁的貪汙等情事,今天民進黨的路線已經和當時陳水扁、呂秀蓮的包容度不一樣,即便是跟蔡英文時期比,都有點極端化風險,或是台灣人更仇視對方的風險。身為台灣的主流政黨有責任團結國家,純粹以在野黨利害的角度看,如果執政黨團結國家,會壓縮在野黨的空間,他認為,如此在野黨辛苦一點沒關係,至少國家是安全的,可是現在執政黨是逼出另一個極端讓雙方仇視,這是最糟最糟的情況,也是社會最高的風險。
民進黨裡面難道沒有擔心現況的人嗎?蘇俊賓說,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都曾經以隱諱方式提醒民進黨現在的路線不是很適合,但並沒有改變這一群人的極端氣焰。一個國家怎麼會有60%的人支持一個出賣國家的政黨?所以不能把這次罷免投票結果簡化為所謂的親中派獲勝,這次是反極端、反分裂、反仇視或反對立獲勝,藍綠只要一些代表性的人物願意站出來,告訴支持者在一些議題上是可以合作的,就有機會化解,已經有許多國民黨立委都紛紛跳出來呼籲這社會不能再分裂,這是很好的一步。
蘇俊賓說,他是由衷這麼想,從政不就是想讓自己心中的理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嗎?當然也不是一定要從政,他是曾經在政治上「死」過的人,已經「死」過的人怎麼會怕死呢?其實離開政治也沒那麼可怕,只是換個渠道繼續經營自己的人生,既然有機會回到政治當然要把自己在乎、看到不對的地方講出來,他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
顯示全部
留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