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手機會給我這種感受 - Galaxy S25 Edge 使用心得
S25 Edge:輕薄手感,卻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奇」衝擊!
當我第一次聽說三星推出了全新的S25 Edge時,其實並沒有抱持太大的興趣。畢竟,手機的厚度向來不是我選購的優先考量,無論是厚或薄,坦白說,我一直覺得差異不大,我更在意的是那塊能提供更長續航的大電池容量。然而,S25 Edge的出現,徹徹底底地顛覆了我的固有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款手機,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真的讓人驚訝不已。這款手機以其5.8mm的極致厚度傲視群雄,主打「薄」的特性,甚至比vivo X200 Ultra的相機模組還要來得薄,那種薄度真的是難以言喻的輕巧。
超乎想像的輕巧手感,定義手機新潮流
初次將S25 Edge握在手中,那份獨特的輕巧感便立刻讓我驚豔。起初,我覺得強調厚度可能不如強調其重量,因為這款手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它那不可思議的「輕」。它的螢幕高達6.7吋,卻僅僅重163克,這在我的使用經驗中,構成了一種非常奇妙的衝突感。習慣了市面上動輒220克以上的手機重量後,每次拿起S25 Edge,我都還是會忍不住發出驚嘆,這種新奇感是許久未曾感受到的。每一次的拿起,都帶來莫大的舒適感,彷彿是一種解脫。
尤其是在我生了女兒之後,每天抱著她,手臂和手腕經常感到緊繃甚至受傷。在這種情況下,S25 Edge的輕巧讓我能夠非常舒服地單手操作,從桌上拿起它時也毫不費力,完全不用擔心會因為太重而滑落,給予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心感。
S25 Edge的輕巧特性,甚至讓它成為一款獨特的「社交神器」。你只需要先向朋友展示它極致的薄度,再讓他們親自感受它的重量,他們絕對會先被厚度嚇到,然後再被輕巧的重量驚艷一次,這樣的互動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樂趣。這款手機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股新的潮流,它的輕薄,尤其是那難以言喻的輕巧重量,是影片或規格表都難以完全描述的優勢。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它像是S25系列中的一款「Ultra Light」機型。每一次的使用,都證明了S25 Edge是一款非常特別的手機,每一次的上手,都是一次愉快的體驗。
輕薄背後的第一個代價:電池續航力
然而,這份極致的輕薄與輕巧,必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首當其衝的,就是S25 Edge的電池續航力。這款手機的電池容量僅有3900mAh,甚至比同系列較小的S25機型還少了100mAh。在我這兩三週的實際使用下來,大部分情況下,它能從我早上八點起床一路撐到晚上七八點左右。但若是進行較為重度的使用,比如長時間玩遊戲或是大量拍照,那麼當天的續航表現就會顯得有些吃緊,螢幕使用時間(Screen-on Time)在狀況好的時候大約有六個小時,但差的時候可能就只剩下三個半或四個小時。因此,除非您是極輕度的使用者,否則一天之中,您至少需要找個時間為它補充電力,才能確保它能撐到您睡覺,當然,如果您習慣晚上七八點就寢,那或許就另當別論了。
在充電速度方面,S25 Edge在10分鐘內可充至20%,30分鐘可充至56%,而要完整充滿100%則大約需要1小時21分鐘。這表現屬於三星手機中規中矩的充電速度,並沒有帶來太大的驚喜。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即便S25 Edge追求極致輕薄,三星卻依然「佛心」地保留了無線充電功能,這點我覺得必須大力稱讚。畢竟,他們大可以為了進一步壓縮厚度而取消無線充電線圈,但他們沒有,這展現了其對使用者體驗的重視。
提升工作效率的秘密武器:智慧錄音卡 (PLAUD Note)
在深入探討S25 Edge的下一個代價之前,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近期讓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秘密武器——PLAUD推出的智慧錄音卡Note。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時常面臨通話內容太多、來不及記錄,或是擔心聽不懂、忘記對方講了什麼的困擾。PLAUD Note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
它能輕鬆地透過MageSafe吸附在手機背面,便能進行錄音。無論是一般的市內電話,還是Line、WhatsApp、FaceTime、Facebook等任何通訊軟體的通話,PLAUD Note都能完整記錄下來。更令人驚豔的是,每次通話都會自動產出逐字稿、摘要以及AI總結。這一切都得益於它所整合的GPT-4.1、Cloud 3.5 Sonnet、Gemini 2.5 Pro等頂尖AI技術。它的逐字稿精準度是我目前用過最好的,而且還有一個專門區域可以讓你向AI提出任何問題,透過AI總結摘要,讓每次的會議記錄都詳細且精準,所帶來的效率提升真的是無價的。
除了通話錄音,PLAUD Note也能用於記錄會議內容或講座。它支援最高連續錄製30小時,最長待機時間可達60天。對於工程師、律師、業務人員、上班族或學生來說,這項產品絕對是物超所值。擁有它之後,不僅安心許多,也方便許多。我強烈建議您透過我的連結前往購買,這次我還特別為大家爭取到了折扣碼,搭配我的優惠碼使用,絕對能享受到非常優惠的價格!Android手機用戶也能使用,買到就是賺到,絕對不會後悔。
輕薄背後的第二個代價:相機表現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S25 Edge輕薄設計所帶來的第二個代價,那就是相機部分。S25 Edge配備了兩億像素的主鏡頭和一顆12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值得稱讚的是,三星這次非常有誠意地將S25 Ultra的兩億像素主鏡頭感光元件直接搬了過來,並且為此重新設計了相機模組以減少厚度。這不僅僅是清庫存那麼簡單,更看得出他們在設計上的用心。
搭配上這次的超廣角鏡頭,基本上每個焦段都能夠涵蓋到。然而,比較可惜的是,S25 Edge少了一顆獨立的長焦鏡頭。這意味著長焦拍攝只能依靠兩億像素的主鏡頭進行數位變焦和裁切。我使用這段時間下來,覺得S25 Edge的拍照表現基本上算是堪用,對於日常使用來說絕對夠用,但拍出來的照片並不會給人驚豔的感覺。如果您經常需要使用長焦功能,那麼S25 Edge的表現肯定不如S25 Ultra。因此,如果您是非常重視拍照,或者已經習慣了旗艦款手機的拍照表現,我真心推薦您考慮S25 Ultra,那款手機會更適合您的需求。
不過,S25 Edge在拍照方面卻有一個S25 Ultra望塵莫及的亮點,那就是它具備「長焦微距」功能。由於S25 Edge的長焦是透過裁切主鏡頭影像來實現的,這讓它的對焦距離相對較短,進而能夠拍出類似長焦微距的效果。偶爾拿來玩玩,會發現它相當有趣。
輕薄背後的第三個代價:效能與散熱表現
最後,我們來分析S25 Edge輕薄設計所帶來的第三個代價:效能,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它的散熱表現。儘管S25 Edge與S25 Ultra同樣搭載了高通Snapdragon 8 Elite處理器,但礙於S25 Edge的極致厚度與內部空間限制,它所能容納的散熱模組尺寸勢必不如S25 Ultra。這導致了S25 Edge在運行重載應用時,其效能更容易觸及溫度牆,更快地出現降頻現象。
我實際使用Geekbench 6進行了測試,相較於S25 Ultra,S25 Edge的單核表現大約是88%,多核表現則達到96%。說實話,96%的多核表現比我預期的要好不少,我原本預計它會因為散熱限制而保守一些,但在跑分上兩者表現其實相當接近,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然而,對我而言,跑分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考量點,我更在意的是實際遊戲體驗如何。因此,我直接測試了《崩壞:星穹鐵道》的遊戲表現。老樣子,我將所有效能和畫質都調到最高,並選擇了遊戲中最具挑戰性的「匹諾康尼」場景進行測試。結果並沒有帶給我驚喜:剛開始測試沒多久,大約一分多鐘後,手機便觸及了溫度牆,匹諾康尼的FPS(每秒幀數)瞬間掉到15-20左右,雖然中間一度有回升,但整體表現還是不盡理想,與S25 Ultra之間存在著一段明顯的差距。
所以,如果您是重度遊戲玩家,或者經常玩大型遊戲,我會建議您還是直接選擇Ultra機型。畢竟,在散熱和效能的瓶頸上,兩者還是有著實質的差距。順帶一提,我這次測試是開啟了遊戲加速器的效能模式,即便如此,結果依然是如此。在溫度方面,運行《崩壞:星穹鐵道》10分鐘後,S25 Edge的最高溫度大約在47度上下,略高於S25 Ultra的最高溫45度,但整體而言仍算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三星的誠意與獨特的隱藏缺點
撇開上述三個輕薄所帶來的代價,我依然能感受到三星在S25 Edge這款手機上所傾注的滿滿誠意。它將旗艦級的配置幾乎悉數奉上:2K LTPO AMOLED螢幕、超聲波指紋解鎖、悠遊卡功能、超廣角鏡頭,以及那強大的兩億像素主鏡頭。此外,IP68級別的防水防塵、無線充電與反向充電功能也一應俱全。該給的都給了,這份誠意確實令人讚賞。
然而,這款手機在我長期使用下來,卻也暴露出網路上目前沒人提過的兩個「巨大」的缺點。
首先,第一個缺點是:我的手「變軟弱」了!當我完全習慣了S25 Edge的輕巧後,再回頭拿起S25 Ultra或vivo X200 Ultra等其他手機時,那股沉重的感覺,會讓我覺得手腕彷彿快要斷掉。這證明了S25 Edge在手感上的「輕」是多麼的具有殺傷力,讓人一旦習慣就回不去了。
第二個巨大缺點則是:我認為我們明年可能將看不到S26+機型了。S25 Edge的出現,很可能就是「殺死」S26 Plus的最後一根稻草。我推測,未來的產品線佈局將會是一款小尺寸的S26、一款輕薄的S26 Edge,以及最旗艦的S26 Ultra,形成三款機型的模式進行販售。這樣的分佈將能觸及更廣泛的客群,也會是一個更合理的選擇。畢竟,S25 Edge和S25+在產品定位上確實存在著過於強烈的衝突,儘管S25 Edge與S25+在鏡頭數量上仍有差異,但Edge的獨特定位讓Plus顯得有些尷尬。
總結:S25 Edge — 開啟手機新潮流的輕巧先鋒
總結來說,S25 Edge是一款真正能夠為手機市場開創全新潮流的產品。它的輕薄,尤其是其在重量上的輕巧感,是規格數據和影片都難以完全傳達的獨特優勢。我甚至認為,它可以被視為今年S25系列中的一款「Ultra Light」機型。
S25 Edge的輕薄手感,讓我在每一次拿起手機時都能享受其中。比起冰冷的效能跑分或是鏡頭規格,只要一拿起S25 Edge,那份超乎想像的輕盈感,就會立刻讓你感受到這款手機的非凡之處。每一次的使用,都是一次愉悅的體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