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稅高齡納稅人創高 稅收結構顯現世代變化
隨著人口高齡化情況加劇,稅收結構也出現世代轉變。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去(2024)年繳納房屋稅的高齡納稅人共有413萬戶,占全體納稅人比率35.5%,不但首度突破35%門檻,也創歷年新高。地價稅方面,高齡納稅人開徵件數為354萬戶,占33.2%,較10年前成長逾10個百分點,呈穩定攀升趨勢。
根據統計資料,高齡納稅者擁有的房屋面積平均每戶為42.7坪,略高於全體納稅人平均的40.8坪。這項數據反映出長者多半仍居住在過去購置的大坪數住宅,而與整體市場新建小宅化趨勢形成對比。然而,這些房屋的平均每坪現值僅6,713元,較全體平均值低24.6%,主因多數房產屋齡偏高,因此估價較低。
地價稅部分同樣呈類似趨勢。高齡者平均持有土地面積達45.4坪,明顯高於全體平均的36.5坪,約多出24.7%,不過,土地每坪地價僅高出全體平均5.4%。也就是說,雖然高齡者持有的土地較大,但並非集中於高價地段。
進一步分析性別差異,近年來高齡女性納稅人的比例逐漸提高。2024年房屋稅納稅人中,男性與女性戶數比例差距為6.4個百分點,地價稅則為3.8個百分點,雙雙創下歷史最低紀錄。與2014年相較,性別差距分別縮小了8.0與7.7個百分點,凸顯高齡女性經濟能力與資產持有比例提升。
若以面積來看,高齡男性持有的土地與房屋,平均每戶面積分別為女性的1.5倍與1.1倍,代表長期以來男性資產累積規模仍居優勢。然而在單位價值上,2024年女性所持有的土地與房屋,平均每坪地價與房屋現值卻是男性的1.5倍與1.2倍,與過往差距相當,可見女性的資產多位於估值較高區域。
財政部表示,銀髮族在不動產稅制中的比重逐年上揚,成為我國邁入高齡社會後的典型財稅變化。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及房市樣態演進,高齡者資產分布、持有型態及納稅結構,將成為未來政策調整與社會保障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