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季變「六季」? 加上「這2季」 英學者呼籲關注極端氣候問題
Newtalk新聞
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的氣候變遷也對原本的季節與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傳統的季節變化模式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近期有外國研究團隊發布報告,稱如今的地球除了傳統的春夏秋冬四季外,還應額外加上「霧霾季節」與「垃圾季節」,成為新的「六季」,認為全球的氣候變化不僅影響人類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對生物的生命週期規律造成破壞。
根據《大紀元新聞網》今 ( 1 ) 日報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聯合約克大學等多所大學共同展開研究,分析了近幾十年的衛星影像、氣象資料以及各地的通報紀錄,最終整理出研究報告,提議在地球原有的四季上,額外增加霧霾與海洋垃圾兩個季節,以描述現今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化規律。
該報導指出,尤其在最近數年內,霧霾與海洋垃圾的現象展現出驚人的年度周期性,地理分布也十分固定,幾乎可以直接進行預測,「完全符合了人類對『季節』的定義」。其中,霧霾多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台灣、東南亞、印度與北美地區發生;海洋垃圾則主要出現在印尼、菲律賓、泰國以及美國東岸等地。
該報導表示,發生在東亞與東北亞地區的霧霾,主要與中國的煤燃燒、工業廢氣排放、建築塵土等活動有關。由於霧霾含有大量重金屬、硫化物或氮氧化物形成的有毒懸浮微粒 ( PM 2.5 ),可能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傷害,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民眾的關注焦點。
與東亞、東北亞地區不同,南亞與東南亞的霧霾則圍繞在當地開墾農業、大規模焚燒的火耕、傳統節慶與工業發展等諸多議題旁。北美地區的霧霾則主要與美國、加拿大地區發生的「野火季」焚燒產生的懸浮微粒有關。
針對海洋垃圾季節的問題,該報導以印尼觀光勝地峇里島為例,稱受到季風的影響,當地在每年的 12 月至隔年 3 月期間,會有巨量塑膠垃圾被推上海岸線,形成一種可完全預測的「垃圾海洋季節」。當地政府每年也需雇用數百名季節性工人與志工,清理海灘上出現的大量海洋垃圾,預估每年清理的垃圾重量可能多達 3000 公噸。
該報導也引用報告的結論表示,目前地球部分地區本應存在的傳統季節,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正在逐漸消失或發生改變,其中就包含春季提早、夏季太晚、秋季時間被壓縮、冬季時間延長等各種現象。相關氣候不只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生物生命週期發生變化。
另外,氣候變遷也加劇了部分傳統季節可能造成的災害,例如變得更加炎熱的夏日,以及北美地區不斷延長且規模逐漸增大的野火季節,甚至可能影響降水,進而導致世界各地頻繁傳出水災、旱災等相關災害的情報。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