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4大衝擊產業」搶先看!(附各國稅率清單)
美國政府在今早公布新一波的關稅政策,其中包括向台灣出口產品收取20%的關稅,此消息一出,引發今天台股早盤賣壓湧現,開盤大跌超過300點,儘管在尾盤有收斂趨勢,但政策壓力仍不容小覷。今天《起漲K線》帶來你來看看關稅的完整消息,掌握潛在的投資機會!
「下載起漲K線,接收最新消息」:https://www.cmoney.tw/r/57/osk7lb
美國對台灣關稅公布
2025年7月31日,美國總統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台灣特定輸美產品課徵20%關稅,並自8月7日起正式生效。此稅率明顯高於日本、韓國的15%,總統賴清德則隨後在臉書發表聲明,台美雙方尚未完成總結協議,後續有望在調降稅率,同時會持續爭取合理的稅率。但市場多數仍解讀為選前施壓與供應鏈重新洗牌的信號,衝擊波及多項傳產與中小型出口企業。
台灣四大衝擊產業
美國對台灣商品課徵20%關稅,不僅稅率高於日本與韓國,更將直接衝擊台灣多個高度仰賴出口、利潤空間有限的產業。特別是傳統製造業、機械設備與電子零組件等領域,長期將美國視為主要市場,面對突如其來的關稅壓力,短期難以快速轉向:
電子零組件業
以PCB、半導體封測與連接器為主的電子零組件,長期高度依賴北美市場。此次課徵20%關稅,直接影響出口成本與報價競爭力,短期訂單恐遭延後或轉單。
工具機與機械產業
工具機業者對美出口比重高。美國關稅一出,將推升終端產品售價,降低客戶下單意願。中小型機械廠商更因資源有限,恐難快速調整產線與市場策略,造成短期內營收與訂單壓力。
金屬加工與原物料業
包含鋁擠型、不鏽鋼、銅製品等加工出口商首當其衝,將面臨毛利壓縮、報價劣勢等挑戰。產業鏈上游如原料供應商亦恐受到庫存調節影響,進一步牽動整體營收表現。
家電與消費性產品代工業
台灣家電代工長期供應美國品牌,此次關稅將造成報價壓力,甚至喪失部分訂單。尤其中低階產品對價格敏感度高,將加速品牌客戶將代工地點轉往東南亞,台廠恐需加快轉型腳步。
未來該如何布局
面對關稅壓力,台灣政府在第一時間表示,此為暫時性調整措施,並將與美方持續溝通爭取豁免或延緩實施。同時,政府將加速協助企業進行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調整,強化對東協、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布局。投資人可聚焦具轉單機會、內需動能強或已完成海外布局的企業,掌握政策空窗期的潛在轉機。
總結
美國對台課徵20%關稅雖引發市場短期震盪,但政策本身仍具變動彈性,產業也有機會透過轉單、分散市場等方式調整。中長期而言,具全球營運能量或內需支撐的企業有望逆勢突圍。投資人可以透過《起漲K線》持續追蹤事件與相關標的,擁有第一手的資訊,讓你不錯過任何行情!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