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美製iPhone 分析師:蘋果先端印度解方 逐步降低中國比重
外媒報導,蘋果正加速在印度的製造布局,計畫將即將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四款新機,包含高階的iPhone 17 Pro,全面納入印度生產。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分析師邱昰芳今天(21日)受訪時指出,由於232條款尚未出爐,為避免出現差別稅率,蘋果只能將印度製造比重拉高降低風險,同時也建立一條中國比重低的供應鏈。
過去印度製造的iPhone多聚焦於當地市場或較低成本機種,例如iPhone 16e等非Pro機型,而中國則專注於高階Pro系列。外媒報導,蘋果正加速在印度的製造布局,計畫即將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四款新機,包含高階的iPhone 17 Pro,全面納入印度生產,就連2026年才要登場的iPhone 18也規劃放在印度製造。
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分析師邱昰芳21日接受央廣採訪時指出,川普總統上一任關稅戰之後,蘋果就開始啟動供應鏈調整,加上疫情期間,中國鄭州廠受衝擊,當時蘋果就規劃要在2025、2026年將印度製造的比重拉到25%。
邱昰芳分析,目前中國關稅約55%、印度50%,但iPhone等電子產品目前還在豁免範圍,由於232條款尚未出爐,為避免接下來出現差別稅率,蘋果只能將印度製造比重拉高,降低風險外,未來也能有比較大的空間來做產能調度。
邱昰芳也提到,儘管印度的基礎建設、供應鏈體系不算完整,但今年很多訊息都傳出高階的機種已經在印度製造,且由於川普總統相當在意洗產地的問題,所以廠商也紛紛在東南亞或印度加大布局,未來不排除連零件都要降低中國比重。她說:『(原音)我覺得以蘋果的角度來講,他現在就是在建立一條中國比重相對比較低的一條,讓他能夠有比較大的空間來面對說不管是科技戰或者是關稅戰這邊造成的不確定性。』
邱昰芳強調,印度製造不會比較便宜,推測產能頂多只能達30%左右,未來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就是賣到美國,其他地區如歐洲或亞洲市場還是由中國出口。
至於「印度製造」消費者願意買單嗎?邱昰芳認為,蘋果對供應鏈有很高的標準跟認證機制,不管是良率或品質,外加消費者應該比較在意晶片效能及鏡頭這兩樣關鍵零件,明顯廠商還是台積電跟大立光,並沒有變化,對消費者來講應該不至於出現太大的疑慮。不過,大家現在可能會比較關心未來關稅會不會導致iPhone價格上漲,或是匯率強弱在各國買iPhone價格落差有別等。(編輯:許嘉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