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倫敦會談達框架協議 學者:階段性停火,矛盾未解
對於美國和中國近日於倫敦達成貿易「框架協議」,學者吳建忠分析指出,此舉可視為「階段性停火」與「戰略喘息」,有助全球市場與供應鏈穩定。不過,雙方深層矛盾仍未解決,未來發展還有待觀察。
倫敦會談對美中而言是一次戰略喘息
美中在5月於瑞士日內瓦達成調降彼此關稅的協議,雙方領導人在本月5日通了電話,主要討論貿易議題,並互相邀約訪問。而在上週,雙方官員於英國倫敦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談,達成一項「框架協議」,而這份協議內容還需雙方領導人最終批准。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吳建忠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訪問時指出,這一次美中倫敦會談可視為是「階段性停火」,讓全球市場能夠稍微喘息,對這兩個國家而言是一次「戰略喘息」。
美中深層次的矛盾還未解決
當然大家都不希望美中繼續升高對立局勢,但是如果沒有解決所謂的貿易秩序問題,美中之間的衝突還是有可能繼續。
吳建忠指出,雙方深層次的矛盾還未解決,未來情勢發展無法太過樂觀看待。尤其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是一位容易預測的對手,所以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而言是一位難纏的對手,而且未來雙方是否有意願繼續談下去,都有待觀察。
框架協議是否會落實?川習能否會面?
吳建忠還說,如果這次達成的框架協議未來能夠落實、能夠持續的話,當然是有利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有助減輕對科技戰升溫的憂慮,尤其是在半導體供應鏈方面。
此外,如果未來川普與習近平能會面,屆時討論的議題就會更加寬廣,因為在經貿議題之外,對於穩定區域局勢或區域和平方面也會有所助益。
美中經貿博弈的影響何在?
吳建忠指出,在美中的日內瓦會談、川習通話與倫敦會談之後,現在這份框架協議有待川普和習近平親自拍板。而川、習的這個決策,會成為影響國際社會,影響台海,影響美中經貿產業鏈的一個關鍵因素。
這個結果與相關發展對台灣而言非常重要,不管是未來的政策決策方面,或是對於現在台美之間的關稅談判,都可以起到觀察與參考的作用。
延伸收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