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最貴摺疊機!? 有史以來最大升級! 值不值得買? Galaxy Z Fold7 使用心得
Galaxy Z Fold7 使用心得
這一次的Galaxy Z Fold7,簡直是一口氣把牙膏擠爆了!相較於前一代那種小打小鬧的升級,這一次是真的認認真真地進行了超級大改版。我最近幾天深度體驗了這款旗艦摺疊機,對於它的多項表現感到非常驚訝。這篇文章,我將詳細分享我的使用心得,特別會聚焦在它的效能、散熱表現、兩億像素主鏡頭的實際效果、應用程式對摺疊手機的適配性,以及喇叭的音質表現。當然,我也會實際與上一代的Z Fold6,以及當前的機皇S25 Ultra進行比較,帶給各位更深入的洞察。
效能與散熱:輕薄機身的驚人表現
坦白說,拿到Z Fold7時,我最擔心的部分就是散熱。因為它的機身做得實在是太薄了,我很怕這樣輕薄的設計會影響到整體的散熱表現,進而拖累效能發揮。為了驗證這一點,我直接進行了實際測試。
我將Z Fold7與S25 Ultra在Geekbench 6上進行了跑分對比。結果相當出乎我的意料,兩者的跑分差距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具體來說,多核的差距大約是2.8%,而單核的差距則為6%。老實說,這表現已經算是蠻接近S25 Ultra了,考量到Z Fold7如此輕薄的機身,這成果真的非常不錯。
跑分測試結束後,我緊接著測試了真實的遊戲效能。我選擇了畫質全開的《崩壞:星穹鐵道》,並在遊戲中最考驗硬體的「匹諾康尼」場景進行了十分鐘的實測。Z Fold7的平均FPS達到了52.9,而S25 Ultra則是52.8。這個結果讓我非常驚喜,它的表現幾乎與S25 Ultra持平,甚至還略微超前了0.1 FPS。這樣的遊戲效能表現,真的是遠超我的預期。
至於溫度控制,遊戲運行十分鐘後,Z Fold7機身背面的最高溫大約接近47度。由於Z Fold7是摺疊手機,發熱的位置通常是你比較不會觸碰到的區域,這讓整個遊戲體驗感受非常好。能在如此輕薄的機身中,展現出如此優異的散熱與效能表現,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絕美設計:觸感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聊完了我最擔心的效能部分,接著我想來分享一下這次Z Fold7的外觀設計。不得不說,這一次的外觀整個質感非常好,美到一個不行。我選擇的是「海影藍」配色,我極力推薦這個顏色,它真的非常好看。海影藍給人一種沉穩而深邃的感覺,但在光影變化下,藍色會呈現出漸層效果,無論遠觀還是近看,都非常賞心悅目。這充分展現了三星在製作工藝上的頂尖技術。
老實說,這款手機拿在手上,完全就像是一款時尚精品。值得一提的是,這次Z Fold7在三星商城還有一個限定色 — — 綠色。雖然我撰寫文章時還未實際見過它的真面目,但我相信藍色目前仍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這次Z Fold7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搭配了超輕薄的機身。與上一代的Z Fold6相比,這種差距感覺根本不只是一代之間的差異。我甚至覺得,這款手機像是三星憋了兩三年,把所有的大招一次性釋放出來。在厚度、質感和重量方面,它根本與上一代不在同一個時代。「完全就是不演了,大招放光光的那種感覺」。
然而,儘管輕薄帶來了極佳的手感,但也伴隨了一些小小的使用習慣改變。由於機身過於輕薄,側邊的指紋解鎖兼電源鍵變得有些窄,需要稍微適應一下按壓位置。此外,在打開手機時也需要更加小心。因為機身真的很薄,再加上鉸鏈做得相當紮實,開啟時不太好施力,更容易手滑。我個人甚至在考慮是否要為它搭配一個保護殼,或者在側邊加上一些防滑材質來增加抓握感。
億級像素相機:細節捕捉的藝術
接著,我們來聊聊這次Z Fold7的重點功能 — — 拍照。這次相機的主要升級點在於主鏡頭改成了兩億像素。我實測了兩組它與S25 Ultra在兩億像素模式下的對比。我可以確定,S25 Ultra的兩億像素成像還是會比較清楚一些。我猜測這可能是因為Z Fold7為了追求輕薄機身,對相機模組進行了重新設計,導致成像表現會比S25 Ultra稍微遜色一點。不過,整體而言,Z Fold7的兩億像素表現依然相當不錯。
我額外測試了Z Fold7在兩億像素、五千萬像素和一千兩百萬像素模式下的差異。我個人覺得兩億像素和五千萬像素在細節呈現上感覺差不多,但這兩個模式都遠遠勝過一千兩百萬像素的細節表現。因此,如果你在拍攝許多細節的場景時,我會強烈建議你開啟五千萬像素模式就好。這樣不僅能捕捉到豐富的細節,檔案大小也相對容易處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平衡且實用的選擇。
此外,這次的Z Fold7其實是有微距模式的。在體驗會時,我原本以為它沒有這個功能,因為我當時直接開啟超廣角去測試。但事實上,只要你將鏡頭切換到一倍鏡時,它就會自動跳出「對焦小幫手」。而且整體而言,它的微距細節表現相當不錯。它的對焦距離甚至比S25 Ultra還要更近一些。當然,如果與S25 Ultra的五千萬像素超廣角微距鏡頭相比,S25 Ultra的細節表現還是略勝一籌。不過,Z Fold7的微距功能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摺疊優勢:創意攝影的新視角
除了這些以外,我覺得Z Fold7在日常使用中,相機的體驗都還算不錯,長焦部分雖只有一顆三倍長焦鏡頭,但搭配兩億像素的主鏡頭,整體長焦表現也算OK。日常拍攝時,各個焦段都能應付自如。
在拍照方面,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摺疊手機獨特的優勢。由於Z Fold7同時具備外螢幕和內螢幕,這帶來了幾個非常實用的拍攝功能。
首先是「封面預覽」功能。當你開啟這個模式時,被拍的人可以直接透過外螢幕看到畫面是怎樣,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直接把構圖的責任交給他們了。這對於拍攝小孩來說特別好用,因為小孩很容易被螢幕吸引,讓他們看著手機螢幕,就能輕鬆捕捉到完美的畫面。
其次是內螢幕的大尺寸優勢。你可以開啟「左右對比」模式,拍完一張照片後,內螢幕會將你剛拍的照片與上一張並列顯示,方便你即時比較兩張照片的差異。這項功能在需要精修照片或連續拍攝時,真的非常便利。
然而,相機部分也存在一個讓人有點頭痛的缺點。雖然這次Z Fold7的機身非常輕薄,但它的相機模組全部集中在同一側。這導致當你將手機摺疊起來平放在桌上滑動時,手機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翹翹板」效應。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我之後可能真的會考慮為它裝上一個保護殼來解決這個困擾。
續航力:輕薄機身的堅韌電力
接著來談談電池表現。Z Fold7這次的電池容量維持在4400mAh。坦白說,在機身變得如此輕薄的情況下,電池容量沒有縮水,這點我真的是謝天謝地,感謝三星了。
根據我個人的實測續航表現,如果你屬於重度遊戲使用者,螢幕使用時間大約落在四個半小時到五個小時之間。但如果你是輕度使用者,也就是不玩遊戲的話,螢幕使用時間大約可以達到六個小時左右,這樣的續航表現我認為還算OK。以我自己的日常使用習慣來看,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天一充,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要許願一下。我真心希望下一代能夠看到三星導入「矽碳電池」。這種新一代的高密度電池技術,將能大幅提升電池續航。畢竟,三星在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這方面,確實有點停滯太久了。而且,大摺疊手機的電池容量只比小摺疊手機多了區區100mAh,這讓大摺疊在電池方面顯得有些尷尬。我由衷希望三星能早日突破這個「心魔」,在電池技術上有所突破。
大螢幕體驗:效率與娛樂的完美結合
再來,讓我們聊聊大摺疊手機的核心魅力 — — 那個「大螢幕」到底有多爽。這次Z Fold7的機身尺寸整個都進行了更新。首先,它的外螢幕改成了21:9的比例,整體感覺變得比較寬,手感非常不錯。當手機合起來使用時,它就像是一般智慧型手機的手感,比例拿捏得非常好。21:9真的是一個相當棒的比例。即使是雙手打字,也不會感覺螢幕擁擠。
而當你在使用外螢幕時,如果突然需要更大的視野,你真的可以「一言不合」地直接摺開手機。就這樣「啪!」的一聲,它瞬間變成一個八吋的小平板。這種轉變的體驗真的是「超爽」!它非常適合多工處理。舉例來說,我之前在觀看MSI英雄聯盟比賽時,就可以在上方螢幕播放比賽畫面,同時在下方與朋友即時聊天、分享觀點,這種體驗真的是非常棒。
而且,這次的系統體驗我覺得比之前好上非常多。LINE這類應用程式,其左右視窗化的模式已經變得非常成熟。左邊顯示你所有的聊天室列表,右邊則是每個聊天室的詳細內容,整個操作過程完全不會有卡頓感。
Gboard鍵盤也特別針對大螢幕做了優化,提供了「分離鍵盤」模式。鍵盤會稍微分開,方便在較大的螢幕上進行雙手打字,這設計非常貼心。
至於多工處理,Z Fold7依然可以一次開啟三個App,使用分割畫面的方式。每個App的顯示比例和位置都可以自由調整,非常靈活。更厲害的是,除了這三個App之外,你還可以額外再開啟五個視窗化的應用程式,它們會以浮動視窗的形式顯示在旁邊。如果開啟的視窗超過五個,它們會自動統一收納在側邊,等待你隨時呼喚,這種設計真的相當不錯。
在設定方面,我會強烈建議你進入「設定」中的「實驗室」,把「應用程式皆套用多重視窗」這個選項開啟。這樣一來,大部分的應用程式都能支援多工處理,你的使用體驗將會更加方便、流暢。
自拍鏡頭:畫質提升與設計取捨
再來是自拍鏡頭的部分。這次Z Fold7將內螢幕的鏡頭改成了挖孔設計,取消了前一代的螢幕下鏡頭(UDC)。老實說,我剛拿到時是有些難過的,因為螢幕下鏡頭的科技感更強。
不過,三星給出的理由蠻讓人接受的。他們表示,主要購買Z Fold系列手機的用戶,仍然會使用這個內螢幕鏡頭來自拍和視訊通話。因此,他們選擇將其改成畫質更好的挖孔鏡頭,以提供用戶更好的體驗。確實,這個新的挖孔鏡頭,整個畫質比之前提升了好幾個檔次,而且它的廣角也變得更加廣闊。
然而,從觀影體驗上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消失的螢幕下鏡頭」。它給人的科技感會比較高,能提供更完整的螢幕視野。如果三星真的執意要使用挖孔設計,我會建議他們考慮將挖孔移到螢幕的角落一點,這是我作為一個小小星粉的一點建議,希望三星可以參考看看。
Galaxy AI:無縫整合的智慧體驗
至於AI功能,這次Z Fold7依舊搭載了Galaxy AI,並與Gemini協同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它特別針對摺疊大螢幕進行了適配和優化。例如,當你呼叫出Gemini時,它會以右下角的小視窗形式出現,完全不會影響到你其他區域的畫面。而且,整個動畫效果和之前也都不太一樣。
我感覺三星的AI真的做得越來越好,它們似乎真的想把AI整合到你可能想要使用AI的任何地方。比如,當你在錄音或拍攝影片時,螢幕上會直接跳出一個區域,詢問你是否要使用「音訊橡皮擦」來去除雜音。這種設計非常方便且人性化,當你想要使用時,它就已經在那裡,你只需要點開它就好,完全不需要花時間去尋找功能,使用者體驗非常友善。
eSIM現況與解決方案:數位便利的小缺憾
身為一個「eSIM警察」,我也特別稽查了一下這款手機是否支援eSIM功能。從目前看來,這部分可能比較悲慘一點,它似乎是沒有支援eSIM的。雖然我手上這台是工程機,不一定作準,但根據三星官網的規格表來看,這次市售機的部分應該是沒有eSIM的,這確實有點可惜。
不過,就像我在體驗會影片中提過的,如果各位真的有eSIM的需求,其實可以直接去購買eSIM的實體卡片。台灣最近有一家廠商推出了這類產品,一張價格是新台幣299元。台灣製造的產品,使用起來應該會比較安心。即使那家廠商不幸倒閉,損失也只有299元而已,這樣你就不會因為三星不提供eSIM而一直糾結了。這是一個提供給各位的實用建議。
價格與價值:物超所值的旗艦摺疊機
最後,我們來聊聊大家最關心的價格部分。這次Z Fold7的256GB和512GB版本大約上漲了新台幣3000元,而1TB版本則上漲了約5000元。雖然價格確實有所上漲,但考量到這次製作工藝上的巨大提升,我個人覺得這個價格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如果你是透過預購活動購入,這次三星提供的預購贈品和折扣都非常多。搭配預購活動後,其實價格上漲的感受會大幅減輕,甚至感覺不到明顯的漲幅。
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直接買一台S25 Ultra再加一台平板呢?確實,從價格上來看,這兩者加起來的總價可能與Z Fold7相去不遠。但我想強調的是,摺疊手機的便攜性是完全不同層級的。你只需要攜帶一台裝置,就能同時享受到手機的輕巧便利以及平板的大螢幕優勢。這點真的非常誇張。
更不用說,這款手機的精品做工。當你打開它的那一秒,那種油然而生的優越感,真的是「非常優越」!我真心推薦,如果你預算充足,就直接入手這台吧。一台裝置就能抵兩台用,這種感覺真的是「非常的爽」,爽度簡直「超乎極限」。
這款Z Fold7在經過我幾天的使用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在硬體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更在軟體體驗上帶來了諸多優化。它就像是一把瑞士刀,將手機與平板的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在不同模式間無縫切換,滿足你多樣化的需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