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反覆發作?除了治療,專家曝「這樣」過生活就能避免反覆發作
34 歲的女性,有右側頭痛的困擾,每次發作起來至少要 4 小時,疼痛指數 7〜8 分(滿分 10 分),同時覺得眼壓很高,很怕光及怕吵,會噁心反胃,完全不能做事情,只能在安靜及燈光暗處休息睡覺才能緩解。
經過西醫檢查腦部狀況正常,吃西藥也可以獲得暫時緩解,但仍反覆發作,對生活及工作品質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尋求初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周大翔診治,希望能找回身體健康自主權。
經過周大翔中醫師問診與評估,發現患者平常不菸不酒,但上班壓力大,長久坐、熬夜,飲食上則少喝水、少蔬菜,有明顯的駝背與烏龜頸,肩頸脖時常緊繃僵硬。
透過針灸肩頸及對應穴道,搭配體質給予合適中藥,同時教導正確坐姿、養成正常作息,以及充足飲水、適當紓壓,讓身體氣血可以通暢。經治療後,偏頭痛發作的頻率大幅降低,肩頸也輕鬆了很多,如釋重負。
偏頭痛常見族群
偏頭痛是一種良性、週期性的頭痛,包含了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女性多於男性,發生年齡通常從孩童時期開始,到青少年及早期成年人,但一開始可能在各年齡層發生,通常有家族病史。
女性在月經期可能會對偏頭痛發作較敏感,其他如:強光、聲音、壓力、飢餓、荷爾蒙波動、缺乏睡眠、酒精或藥物等其他刺激皆可能誘發,經過睡覺休息後可緩解。
偏頭痛簡易診斷
周大翔指出,不是所有單側頭痛就叫做偏頭痛,醫學上的偏頭痛為反覆發生的頭痛,一次發作可長達 4〜72 小時,並且沒有其他原因所致。若你的頭痛同時符合下列至少兩項,就可能是患有偏頭痛。
- 單側頭痛
- 搏動性疼痛
- 因活動惡化
- 中度到嚴重
同時加上至少以下一項:
- 噁心或嘔吐
- 畏光及畏聲音
周大翔分析,有些是症狀可能是嚴重的疾病造成的頭痛,如突然發生、有史以來最痛、先嘔吐再頭痛、出現發燒、急性惡化的頭痛、頭痛到干擾睡眠、意識改變、55 歲以上才發生的頭痛。
他提醒,以上應把握黃金時期,先至西醫檢查後,再同時至中醫院所搭配體質治療。
中醫治療偏頭痛
穴位針灸
周大翔表示,現代人多是靜態生活,長時間久坐、維持姿勢不動,造成聳肩、圓肩及肩頸僵硬等問題,直接影響血液循環,造成氣血阻滯在肩頸及頭面部。因此,透過針灸將肩頸部鬆開,讓肩頸部以上循環通暢很重要。常用穴位:
- 百會穴:兩耳耳尖向上延伸,與頭部正中線的交點。
- 風池穴:後頸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
- 天柱穴:後髮際正中旁開 1.3 寸。
- 肩中俞:第 7 頸椎棘突下旁開 2 寸。
除了針灸治療,透過中醫師辦證論治診斷,以及針對個別體質開立中藥,也能有所助益。他提醒,勿自行服藥以免治療方向不正確而傷身。
調整體質
痰濕熱
- 族群:代謝性疾病、喜歡吃重鹹炸辣甜食、愛吃水果、喝酒、三餐不定時。
- 症狀:體味重、口臭、便祕、怕熱、口乾喜歡喝冷飲、體格偏胖或偏瘦。
- 中藥:甘露消毒飲、溫膽湯、溫清飲加減。
氣血虛
- 族群:常熬夜、過度勞累、年紀稍長。
- 症狀:面色稍黃、疲倦、容易頭暈、胃口不佳、月經點滴。
- 中藥:四君子湯、歸脾湯、聖愈湯加減。
肝鬱氣滯
- 族群:缺乏運動、常生氣、焦慮、生活不如意。
- 症狀:因緊張而食慾不佳、不自覺的緊張、月經失調。
- 中藥:加味逍遙散、柴胡桂枝湯加減。
生活改善更重要
周大翔分享,規律的生活型態也有助於緩解偏頭痛的反覆發作。
- 固定時間睡眠:白班者建議晚上 12 點前入睡,以補足氣血。
- 三餐固定時間:避免飢餓誘發,避免激烈節食。
- 均衡飲食:多吃蔬菜,少吃水果。
- 充足飲水:體重╳30mL 水分,幫助血液循環。
- 少吃炸辣烤甜食,少喝酒:避免加重局部發炎。
- 適當紓壓:養成運動習慣可有效促進血循、聽音樂及冥想平衡自律神經。
- 月經規律:減少荷爾蒙劇烈波動而造成的偏頭痛。
- 非必要少吃荷爾蒙類藥物。
- 避免強烈聲光刺激:螢幕調暗、避免長時間看螢幕、音樂聲音不過大。
- 放鬆肩頸:泡澡、熱水沖肩頸。
- 避免肩頸受寒:進出冷進房穿上薄外套,冬天時圍圍巾。
諮詢專家:初鳴堂中醫診所院長 周大翔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肩頸酸痛根源不在脖子!中醫教用 5 症狀看是不是「腸胃型痠痛」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