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內卷」這個詞怎麼來的?背後竟藏有人類學冷知識!,英文怎麼講你一定不知道!

優分析

更新於 09月23日01:54 • 發布於 09月20日22:00 • 優分析

最近幾年,無論是中國的社群媒體還是年輕人聊天,常會聽到「內卷」這個詞。它形容的是一種拼命努力、卻沒有真正收穫的狀態——大家都在跑步,但跑道是封閉的,誰也跑不出去。

學術原理:努力卻沒有產出

「內卷」的英文 Involution 其實源自拉丁文 involvere,意思是「向內卷起、向內翻轉」。

但這個名詞最早用於學術界。196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 Clifford Geertz 在研究印尼爪哇島的農業時,發現農民投入越來越多勞力與時間,但農田的收成卻沒有相應增加。他用「Involution」來形容這種 越努力、越複雜,卻沒有更好成果的狀態。

網路爆紅:年輕人的共鳴

到2020年,「內卷」在中國網路突然爆紅。那時候年輕人就業難,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常要面對「996工作制」(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週六天)的超長工時。他們在網上自嘲:

  • 「拼命念書、考進名校,最後還是被工作壓榨。」

  • 「在公司裡拚命加班,只是避免被比你更拼的人淘汰。」

「內卷」因此成了大家心裡的共同語言,象徵著努力卻沒有出口。

經濟版的「內卷」

後來,這個詞更被用來形容中國的產業。比方說:電動車、太陽能、外送平台等行業,大家一窩蜂砸大錢搶市占,結果就是產品愈賣愈便宜、公司愈來愈沒錢賺。

中國近期大力推動「反內卷」政策,希望阻止部分企業的激烈削價競爭。

所謂的「反內卷」運動,起因於中國製造業長期的產能過剩,這是過去政府刺激經濟政策所留下的後遺症。為了清庫存或刺激消費,企業被迫降價,結果引發各行業的價格戰。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壓縮利潤,也讓外界擔憂通縮可能根深蒂固,進一步拖累中國這個規模達18.7兆美元的經濟體穩定。

那麼,為什麼過度競爭會成為問題?

一般來說,競爭能帶來創新與效率提升。但當一個產業陷入價格戰,企業拚命壓低售價,卻無法帶動整體利潤成長時,就形成了典型的『內卷』──表面上熱鬧激烈,其實只是大家一起往下消耗。中國當前的競爭模式就已經出現三大隱憂:

  • 報酬遞減:價格被不斷壓低,企業利潤持續被侵蝕。

  • 通縮風險:消費者愈來愈習慣等待更低價格,需求被進一步壓抑。

  • 就業壓力:出口商與國企已開始裁員、降薪,青年失業率更高達17.8%。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京當局不得不介入,試圖壓制產能過剩與惡性削價,避免經濟陷入「競爭愈激烈、反而愈不健康」的惡行循環。

簡單來說,「內卷」這個詞的背後,有三層意思:

  • 學術:努力增加,卻沒有更多產出。

  • 生活:年輕人感受到的無止境壓力。

  • 經濟:企業打價格戰,反而大家都賠錢。

它不只是一個流行詞,更是這個時代的心情寫照。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醫學系退燒?「一科系」成出路廣新金飯碗 入行月薪6.3萬輾壓全台

鏡週刊
02

以房養老案件增!北北基最熱「這族群」佔半 專家:可防子女搶財產

TVBS
03

台積電太貴買不下手?達人點將2檔「AI潛力黑馬」這樣買最賺! 反觀長虹(5534)、華固(2548)現烏雲,他曝「這時間」才考慮!

優分析
04

被迫關店裁員近千人 為何星巴克關閉數百家北美門市?

新頭殼
05

預售屋冷颼颼》全台前7月買氣暴減73% 將創最冷一年

自由電子報
06

張安平:進口水泥出現移轉效應 籲政府正視不公平競爭

中央通訊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