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專訪/台灣社會嚴重對立 桃園副市長蘇俊賓問他:這是你從政的初衷嗎?

桃園電子報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5小時前 •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離開政壇7年後接受市長張善政邀請進入市府,蘇俊賓以自己是在政壇上「已經死過一次的人」,回來就是要做出一些成績。《桃園電子報》專訪蘇俊賓,他暢談對罷免結果的看法,也提到出席行政院會與行政院長進行多次政策對話,還有他很有特色的水彩畫、自己是如何以繪畫寫日記。

《桃園電子報》專訪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圖:陳儒賢攝

蘇俊賓在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有感而發,在臉書上寫了篇千字文,蘇俊賓說,很多人認為24比0是超乎預期,但對他來講和原本心裡所想的差不多,主要是總統和立委選舉才1年多沒多久,那麼短時間就要以這樣大規模全面來否定一個政黨,在正常民主國家中是從未見過的,把這麼新鮮的民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推翻,那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情。但是他們對在野黨的指控,基本上與在野黨近幾十年來做的事都差不多,不是一夕間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想要以此來推翻,本來就不太科學,甚至會引起中間選民一些不同看法,所以這結果是可以理解的。

桃園市6名區域立委挺過罷免。圖:資料照

蘇俊賓表示,當時發長文的想法是,縣市長一任是4年總統立委也是,對政治人物來講4年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周期,這個民主制度的設計就是讓政治人物在這4年中好好表現後,再爭取下一個4年的任期,這是行之有年的慣例,對人民來講也是利用這制度在這4年中逼政治人物好好做事,來檢視要不要再給你4年,可是現在卻因為大罷免讓4年裡面有1年多的時間,大家沒有把心思放在福國利民上,而是在討論其中一半的人是不是在背叛國家,這類空轉的議題,在這前提下,真正重大的議題不再重大,尤其對台灣來講未來五年、十年該怎麼走,都沒有人在討論,他覺得這是最大的可惜。

蘇俊賓進一步說明,當人們在討論怎麼讓一個家更好的時候,大家彼此會各有想法,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會檢視彼此的想法哪個更有效,但當有一個人指控對方背叛者時,那路線就變得不重要了,在背叛的大帽子下,即使講的有道理也變得沒道理,因為毒樹自然產生毒果,在這情況下就沒得談,就缺乏辯論來確認誰的路線比較好。

蘇俊賓表示,在台灣每一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有著共同的利益,簡單講就台灣垮掉了,大家都會因此受傷害;台灣繁榮了,大家也會因此受益。這樣共同利益的一群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見得一樣,這是希望台灣好的策略不同,所以對藍綠來講,是策略不同或希望國家好的方式不同的自己人。如果有一方全盤否定對方,號召一群人來仇恨他們,可是被仇恨的一方也有支持者,於是造成雙方互向仇視,讓社會走向兩極化,而這次的兩極化是歷年來最嚴重的,以往政治人物為了偏頗的選舉紅利,去操作這種極端和對立,因為4年選一次,所以一次操作後,會有4年的時間來慢慢消化彌補,讓社會穩定和諧,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必要之惡。然而,經過這次大罷免後,就不再是4年的時間,一個國家可以經得起這樣不斷的仇恨鬥爭彼此嗎?這是最大的傷害。連帶影響文官體制數據管理的監督也已經看不到了,表現良否根本不重要了,一切政治掛帥,非常可惜。

蘇俊賓表示,大罷免國民黨24比0,大家說國民黨是贏家,其實並沒有,整個社會被摧殘成這樣下,沒有一個政黨是贏家。這些沒被罷免的立委,你說他是贏家,其實也沒有,他本來就當選了,原本可以利用這4年來證明他是個好立委,但是被罷免纏住了,只剩下2年多的時間。更不要講支持罷免的民眾,沒有把他認為「出賣」國家的人罷免掉,心裡更是挫折。

蘇俊賓說,罷免結束後這社會需要修補,手上握有權力的人應該正視這問題,就算是當上總統也只能當8年,8年後留給國家這麼對立的社會,這是從政的初衷嗎?他都很好奇想問總統賴清德真的是這樣想嗎?

蘇俊賓說,現在的社會變成在公園拿個手機拍個風景,都要害怕會不會有人來指控你、懷疑你是誰派來收集國家機密,循著所有中華民國法律程序,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這些新住民一步一步成為這台灣一份子,突然有一天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是被懷疑叛國的一群人,只因為講話帶有中國口音,這是台灣不曾有過的事情,台灣社會原本就是多元,有台灣、客家、四川、湖南或越南口音,他們都是台灣人,過去沒有人會在意,可是現在網路一個疑似有問題的事件上,都會看到「他是不是有大陸口音」的留言,這社會已經變成這樣,大家還沒有危機感嗎?已經埋下仇恨的種子,這是不容易消除的,建立一個仇恨文化的循環只需要3秒鐘、1句話,要化解這心中的仇恨要一個世代。有人說歷史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所以要轉型正義,轉型正義前提是有不正義。此時此刻的不正義卻正在發生,可是很多人的念頭還留在60年前,這不是雙重標準嗎?

蘇俊賓表示,民進黨既使有過半的人支持都沒問題,問題是支持什麼樣的民進黨或是什麼樣主張的民進黨,如果民進黨的主張還是維持基本的路線,如同前總統陳水扁為什麼可以連任?他主張新中間路線,誰都可以合作、誰都可以談,甚至連新黨在政治光譜對立的那一方,他都可以談,他是想盡辦法往中間擠壓,爭取最大多數的認同。也許有人認為是兩顆子彈,蘇俊賓認為這樣的想法太簡化,如果兩顆子彈創造一點選舉翻盤的可能跡象,前提是陳水扁也必須要把基本盤從三成催到四成八,那兩顆子彈的百分之三才有影響力,所以當陳水扁都明白爭取多數選民才是關鍵時,民進黨也因此逐漸成為相對中道的政黨。

蘇俊賓表示,可是今天民進黨的路線,姑且不論陳水扁的貪汙等情事,今天民進黨的路線已經和當時陳水扁、呂秀蓮的包容度不一樣,即便是跟蔡英文時期比,都有點極端化風險,或是台灣人更仇視對方的風險。身為台灣的主流政黨有責任團結國家,純粹以在野黨利害的角度看,如果執政黨團結國家,會壓縮在野黨的空間,他認為,如此在野黨辛苦一點沒關係,至少國家是安全的,可是現在執政黨是逼出另一個極端讓雙方仇視,這是最糟最糟的情況,也是社會最高的風險。

民進黨裡面難道沒有擔心現況的人嗎?蘇俊賓說,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都曾經以隱諱方式提醒民進黨現在的路線不是很適合,但並沒有改變這一群人的極端氣焰。一個國家怎麼會有60%的人支持一個出賣國家的政黨?所以不能把這次罷免投票結果簡化為所謂的親中派獲勝,這次是反極端、反分裂、反仇視或反對立獲勝,藍綠只要一些代表性的人物願意站出來,告訴支持者在一些議題上是可以合作的,就有機會化解,已經有許多國民黨立委都紛紛跳出來呼籲這社會不能再分裂,這是很好的一步。

蘇俊賓說,他是由衷這麼想,從政不就是想讓自己心中的理想一步一步往前走嗎?當然也不是一定要從政,他是曾經在政治上「死」過的人,已經「死」過的人怎麼會怕死呢?其實離開政治也沒那麼可怕,只是換個渠道繼續經營自己的人生,既然有機會回到政治當然要把自己在乎、看到不對的地方講出來,他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

蘇俊賓與另位副市長王明鉅輪流代表桃園市出席行政院會,蘇俊賓在院會中多次提案,獲得中央採納修法,蘇俊賓表示,他出席行政院會有嘗試改變政治文化的想法,做一些自己想推的方向,他擔任過新聞局長,在現在行政院會裡算是資深的,不過以前在以發言人的角色參加行政院會,只負責記錄部會、市長所講的意見,會後轉述,當時自己就有很多想法,但礙於職位不能表達。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行政院會。圖:資料照

蘇俊賓表示,現在代表桃園市出席行政院會,會議時間加上來回車程就要耗掉半天,如果只是乾耗時間他覺得划不來,應該讓有更積極的做法,所以後來就有系統的把桃園需要關注的事在院會提出,包含前行政院長陳建仁和現任院長卓榮泰會後都特別跟他講,他所提的內容都沒有特別政黨的色彩,而且也滿有參考價值,所以都會看到行政院後續一些積極作為,這是他期待的朝野政治文化,中央、地方如何合作,讓地方更好的思維,多數的部會首長都接收到這訊息了,所以桃園提出來的很多意見大都會被採納。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贈送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插畫。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說,記得陳建仁最後一次主持院會時,他送陳建仁一張自己畫的陳建仁水彩畫卡,當時就有人說,同黨的人對院長都沒那麼好,在野黨副市長還送院長畫。對此,蘇俊賓說,他是真心感謝陳建仁對在野黨提的東西都認真看待,藉由這感謝的過程,希望台灣大家比較期待的政治文化被看見,他的動機是這樣,後來陳建仁回贈蘇俊賓一個陶瓷的蘋果,他現在還留在辦公室裡,這對他來說是朝野合作的蘋果。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贈送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插畫。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說,在民主制度下朝野競爭是難免,但政黨不會只有競爭,其實還是有合作,有競爭、有合作,國家才會進步,今天大家放大了競爭,社會才會這麼對立,未來競爭還會持續存在,但也該合作,台灣才會有機會。

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贈送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陶瓷蘋果。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在行政院裡,桃園推動的政策太多,蘇俊賓說,他特別要提的是改裝車噪音,這不僅桃園,相信其他縣市也很有感,他為什麼那麼在意改裝車?因為改裝車的傷害成本和代價太不成比例,1個人他花1萬2千塊改1個排氣管,然後在某個晚上凌晨花20分鐘上路釋放壓力,一條馬路上這輛車開過去,結果卻造成對沿路1萬個人的影響,大家可以想像嗎?1萬2千塊的改裝車、1個人的20分鐘,傷害了1萬戶以上的睡眠,是如此的不成比例。

桃園強力打擊改裝車噪音。圖:資料照

蘇俊賓表示,他調閱過1999的陳情數據,發現噪音陳情中改裝車比例極高,而且大部分在深夜時間,他去聽民眾陳情的錄音檔,也每個禮拜看報表,有些內容聽了會難過,他記得有一位民眾說,「我媽媽這個月第3次出院,真的很需要安靜,可是媽媽已經連續兩個晚上凌晨被改裝車吵醒。」僅因一台車,這樣受害的民眾可能多達上百人。而過去的罰則是行為罰,1台改裝車放在眼前,但執法人員沒有現場抓到他騎那台車,或即使他在路上被發現,車主被通知回監理站驗車,車主在驗車前把排氣管改回來,驗車後又改裝,如此警力專案勤務從1千人次增加到2千人次都不會夠,查不勝查,沒辦法徹底解決,這10幾20年來都是如此,為了破解這環節,所以《噪音管制法》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要修,監理的法規也要並進。那時桃園向中央提議後,在陳建仁指示下交通部次長來桃園拜訪,聽取桃園的建議修法方向。

蘇俊賓說,桃園自己先努力,在路上的稽查,引進科技執法用儀器進行聲音辨識,定條例提高罰則,再把機車公會引進來,遏止改裝源頭。這2年多來逐步優化,現在每年陳情比例以每年20%在下降,他曾詢問稽查機關訂的績效標準,得知是以罰單數時,他認為不對,罰單是過程指標,有可能罰單開很多但噪音一樣嚴重,所以績效指標應該是陳情變少,好發路段平均分貝數有沒有降低。現在陳情數已見下降,路段噪音晚上10點後到隔天清晨6時,下降10多分貝,有明顯效果。

還有《消防法》的修訂也一樣,蘇俊賓表示,以前只要在網路上搜尋「桃園、倉儲」後面就自動跳出火災,那時就在想為什麼?後來發現桃園倉儲真的很多,倉儲所儲存的東西是沒有管理的,工廠儲存的在《工廠輔導法》修法後已納管,可是倉儲沒有,工廠有時也會將危險物品存放於倉儲,因此加強對危險物品的管理才是關鍵所在。況且倉儲裡面東西是混合存放,不是儲存單一物品,一旦發生火災危險性往往很高,因為缺乏資料。

蘇俊賓說,在中央爭取修法的過程,真是一部辛酸血淚史,他在行政院發言7次,最後院長請政務委員來協調,政務委員找相關部會開會時還通知他,「蘇副市長你要不要也來一下?」他不僅開院會,還要參加行政院內部的協調會,給一些建議。後來《消防法》、《工廠輔導法》都修了,但還沒到100%桃園想要的效果,桃園的自治條例又比中央更早一點,有人問桃園已經有自治條例了,為什麼要中央修法?那是因為危險物品是會流動的,管理危險物品就像有毒物品一樣,它的輸入、製作、儲存、運輸、再利用、廢棄,各不同階段裡,主管機關要知道它在哪裡?量有多少?才能有效管理,桃園最常遇到的情況是,某個倉儲發生火災,要找負責人來了解有無符合相關規定申報,資料調出,看到公司在台北,工廠在雲林,只有倉儲在桃園,這樣當然3地都要查,最好的方式就是中央修法統一規範,而不是三地縣市政府訂自治條例來做。

蘇俊賓表示,桃園倉儲火災發生率去年一整年較前年降低了57%,但市府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後面再把倉儲的規模放進來,除了發生次數外,倉儲的大小、造成空污的影響這些指標都會納進來,過去為什麼無法落實,因為都只由消防機關主責,消防當然會認真,但消防主要是救災,防災的責任雖然也有,但效果最好可能是環保局、經發局、勞動局,這些局處是每天跟工廠互動,桃園把這些局處整合,在自治條例中是由環保局主政,消防局一定會全力配合,但多了很多局處來執行,如勞動局在勞安檢查時也會幫忙看,更不要說發生火災後也是有勞安問題,桃園整合這4個局處來聯合稽查,感覺效果還不錯。

離開政壇7年為什麼回來?蘇俊賓表示,這要從源頭開始講,他投入政界是一個因緣際會,剛開始去應徵立法院法案助理是因為對環境議題有興趣,記得研究所碩士唸完去當兵,服役前一些同學服國防短期役的,已經在科技業服務,雖然自己是唸工學院的,但不想當工程師,退伍前1個多月開始找工作,想到要去產業界服務,同學有的工作位子已不錯也鼓勵,但自己想到會冒汗,真的不想當工程師,後來回去跟父母商量,給他兩年時間去找找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如果搞不出名堂,再去同學那應徵。父母同意後,蘇俊賓四處投履歷刻意淡化自已工科的色彩,多突顯社團經驗,有投過記者、節目企劃、環保團體專員、國會助理等,大部分都沒下文,唯一一個有面試機會的是客家新聞雜誌,缺一個製作助理,面試時對方看他是桃園人,認為他應該會說客家話,但他是閩南人,只好回「我可以學。」可是對方無法等。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第一份工作是擔任前立委徐中雄的助理。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說,這時立委徐中雄缺一個環保科技背景的助理,他想「這不就是我嗎?」就想盡辦法去應徵,上了後很珍惜這個機會,他在立法院很認真推環境議題,那時有一個跨黨派的「永續發展促進會」次團體,他就很開心的加入串聯,寫了很多質詢稿跟預算建議,自家委員用不完,其他委員還來要,也是在那場域遇到現在的老婆。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畫的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表示,這樣情況下走入政治,經歷過連戰時期、馬英九時期到後來朱立倫,政治上大選潮起潮落,他看了3個輪迴,到了2015、16年時,他認為自己的人生職涯不能因此就結束了,對他來講太可惜了,因此他是有計畫的離開政治圈,想去看看外面的風景,看自己是否還有其他角色可扮演,是真心要離開想去闖一闖,不管是企業界或學界均可,那時還寫了一本書介紹一些老東西和自己的插畫。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會決定回政壇,與桃園市長張善政有關。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說,離開政壇那7年還滿開心的,一開始很辛苦,後來找到自己定位後,就在公司存活下來,就是認真工作賺錢,把公司績效做起來,至今還印象很深,那公司是從無到有新設的公司,他花了1年才適應,以前的工作中午都有人幫忙訂便當,到這間公司後,覺得自己也小有知名度,不好意思下樓排隊買便當,就從家裡帶一個麵包當午餐,前半年為了適應公司組織文化和目標達成、在乎的點,如何與同事、組織溝通,還要放下自己所謂的偶像包袱,所以前幾個月麵包早上帶去,晚上都完整的帶回家,其實中午都沒什麼食慾,到有一天麵包被他吃了一半,那天他很高興跟老婆說他適應了,後面就開心了,知道怎麼在這家公司創造自己的價值,怎麼跟志同道合的同事合作,建立一些共同的指標,就這樣一做就做了快7年。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以繪畫紀念諾貝爾圖書城。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本來沒打算回來政壇,後來有一陣子媒體上有人炒作要他選舉,蘇俊賓說,那次被點名點的比較嚴重,當時到那間公司上班,是確認他不會從政才進去的,其實政治人物對一般企業來講,常常不是加分,而是干擾,大部分企業也都不希望被貼標籤。當時他確定沒有要回來選舉,就在臉書上發文跟大家報告,附上一張自己畫的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各家媒體都刊登了,那天他回家拿著新聞跟老婆說,「我就說有一天我的插畫會被媒體刊登,妳看刊登了吧!」老婆卻回,「你是利用藝術消費政治。」

諾貝爾圖書城將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作品印成告別背板。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表示,那次讓他心裡產生一些波滔,想說當時會離開政治是他的人生看過這些循環後,正常的人都知道該轉台了,同樣的道理在企業7年後,表示自己可以存活,也可能就此做到退休,除了可以存到比較多錢外,人生就是這樣,因此他想,如果有機會再做出一些自己可以回味的成績,即使是四年也好。回歸政壇,還有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張善政,因為張善政的背景和投入政治的模型,讓蘇俊賓覺得來幫張善政還算是滿安心的,而且不會不好意思,自己已經在外面闖那麼久了,至少找一個份量夠一點的,事實證明這兩年多來,市長充分授權,市長的高度也可做出一些成績,當初的決定沒有錯,如果當初的決定是4年做出個好成績,這4年是值得的。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手繪同善媽。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蘇俊賓所畫的水彩畫小卡片頗有知名度,蘇俊賓說,畫畫其實是抒壓,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國小的課本沒有一本沒被他畫過,還去考過桃園國小美術班,但是落選,他曾在鍾肇政百年冥誕上說過,大家都知道鍾肇政是文學大師,他寫的《魯冰花》裡面主角古阿明是個畫畫的天才,可是在不同的制度之下不見得每個人都看得到古阿明的精彩,當時桃小美術班落選後,他就拿這個例子鼓勵自己,想著也許自己也是古阿明。

蘇俊賓說,畫畫其實無涉技術,喜歡畫的人就會畫出自己的風格,他從小到工作各階段都會去畫,雖然不是正式去畫,但都會利用機會用畫來記錄。以前在當發言人時,在開會或回家時都會畫畫或雕刻,把白天的壓力跟累積釋放出來,創作的過程裡面因為要很專心,當專注在這事情上實就會放下其他事情,所以會很好睡,只是那時候不會特別拿出來講,因為這好像違反政治人物的人設。

蘇俊賓說,他有太多不務正業,比如喜歡收集老東西、畫畫,不太像政治人物的角色,這次回來,他已經是在政治上死過一次的人,所以嘗試把興趣跟工作整合,譬如在跑行程時看到感人的事情就會畫下來送給對方,前一陣子大溪中興國小畢業典禮是要攀爬上一棵大樹,要他一起爬,他就把這場景畫下來送給每位畢業生,很有意思。自己的畫跟行程與在乎的人或感謝、鼓勵的人產生連結,像諾貝爾書城一樣,蘇俊賓記得是在他小學時候開幕,當時很轟動,沒想到一轉眼多年,今年他去桃園國小參加畢業典禮時向畢業生說,諾貝爾書城是在他國小六年級時候開的,如今諾貝爾圖書城在各位國小六年級時走入歷史。他也畫了一張畫送給諾貝爾圖書城,被老闆放大印在諾貝爾圖書城告別的看板上,他認為,諾貝爾書城是伴隨他一起長大的。能在最後的階段用自己的畫伴隨,也覺得不錯。

蘇俊賓說,會想要畫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本他是喜歡照相,但現在大家人手一機,相簿裡有太多照片,當量太大時,就不會去翻了,拍照的那一刻就是跟這場域唯一的緣分,可是畫畫一天大概就畫一張,花半小時左右,一年最多300張左右,看著畫就會回憶那段歷史,而且畫是自己創作的,心情不一樣,他的畫大概就1張照片大小,就當寫日記一樣。

像「同善媽」的創作其實很適合拿來對比大罷免,蘇俊賓表示,大家本來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卻要同中求異,自己去找敵人,「同善媽」是完全另外一個極端,她是異族、外國人,而且是異教,當地都是信仰道教、佛教,她是天主教信耶穌的修女,她初來當地可能是為了傳教,但在過程中照顧了許多孩童與弱勢者,後來客死異鄉,當地人有了感應後,幫她蓋了一個廟,用道教的信仰幫一個異族異教者蓋廟,拿最近大家熱議的比喻,她是「雜質中的雜質、其餘中的其餘」,卻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今年六月蘇俊賓去參加「同善媽」的活動時,抱著很虔誠的信仰想要把她畫下來,結果到了廟裡發現只有一個碑,沒有任何形象,為了尋找意象,他看著碑心中就浮現德蕾莎修女的畫面,於是以德蕾莎修女的概念自己創造了一個「同善媽」抱著小孩的畫,在他心中「同善媽」就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一樣。

蘇俊賓說,100多年前1個小漁村發生的故事,當地沒有1間教堂,「同善媽」的故事還引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嘗試考證但都找不到這個人,可是是大園鄉親不在意這位異族異教的修女,只在乎她為這塊土地的付出的那分心,這樣都可以成為當地信仰中心,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團結。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南三段2死山難由8歲童報案求援!山友圈質疑1機制失靈 搜救人員這樣說

聯合新聞網
02

女賣家情勒「老公會打死我」逼匯款 23歲男被騙13萬懸崖勒馬

壹蘋新聞網
03

登山老手失溫死 家屬認屍:獨活童飽受驚嚇

NOWNEWS今日新聞
04

車主還在嗎…佔用美式咖啡店停車場 長達14年未移

TVBS
05

高球場意外捕捉「野生郭董」 照片曝光網驚呼「髮色怎麼變這樣」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0

一隻鳥
笑死人,退出媒體就是個笑話,騙洨騙鼻,這種明顯就做不到了。
8小時前
Tiger
看現在藍的氣勢高,趕快跑出來卡位啦!
9小時前
叡元
經常性聯合共產黨,有事問王富凝處理方式...合你意嗎?🤣🤩🐖🐖🐖🙏
7小時前
艾莉
好棒的人,好有福氣的桃園人。
8小時前
Chen Che Ming
🥶😎👩🏼‍🦰中国🇨🇳車輪🛞牌🐷紅衞兵👹⚔️‼️👺🫵🏽"傅隨🇨🇳集團👽"!🐷🫵🏽胡搞瞎搞🪓!違法亂紀🔪!🥶🐷集體投奔中国🇨🇳‼️🐷🫵🏽這是從政的初衷💀🔫⁉️🤮💩🤮💩☠️☠️⚰️⚰️
6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陳佩琪再喊「背柯文哲骨灰」律師批法盲:貪污不涉死刑!情勒司法負面教材

新頭殼

核三已功成身退!台大教授籲停止南電北送:別被自私政客矇騙

自由電子報

反對核三延役 鄭秀玲:停止南電北送 才能確保全民安全

新頭殼

失溫缺糧帳篷又破損 救難人員推測:外公、女山友盡力守護8歲童生還

自由電子報

幫賴清德說話被藍軍砲轟支持法西斯 林智群翻歷史反擊:臭蔣介石?

自由電子報

長照多年! 嘉義縣8旬夫照顧失智妻 雙雙陳屍住處

自由電子報

罷團「去游除垢」結合綠委籲投同意罷免(圖)

中央通訊社

黃國昌挺游顥 籲投不同意罷免(圖)

中央通訊社

明年國防預算傳規模破8千億!擬採北約模式 「廣義」達到GDP3%目標

太報

曾放棄台灣籍重新申請須「具正面影響」 陸委會:要有公信理由

TVBS

中國火箭再度飛越台灣上空 國防部:無危害

NOWNEWS今日新聞

政院採「北約模式」我國防預算占GDP3%? 藍:別玩數字遊戲

EBC 東森新聞

挺寬恒霧峰團結晚會 盧秀燕:823反惡罷、讓民進黨踢鐵板

自由電子報

〈社論〉朝野對抗基調若不變 挽不回賴清德頹勢

中華日報

亞洲U15青少棒錦標賽亞太棒球場開打 黃偉哲盼中華隊旗開得勝

新頭殼

欣賞深圳燈光秀 館長竟稱:台灣同胞回家吧 綠委批:拍中國馬屁

民視新聞網
影音

欣賞深圳燈光秀 館長竟稱:台灣同胞回家吧 綠委批:拍中國馬屁

民視新聞影音
影音

內閣改組遭點名 邱泰源:虛心承擔不同意見 從不在意個人去留

民視新聞影音

國際生新型專班留台規定盼放寬

中華日報

內閣改組遭點名 邱泰源:虛心承擔不同意見 從不在意個人去留

民視新聞網

823大罷免倒數5天 何欣純號召24位綠營議員連5天車掃

民視新聞網

驚!當著警察面前扔未爆彈 雲林拾荒伯「驚險拋彈」嚇跑所有人

聯合新聞網

台灣文化征服大阪! 文總TAIWAN PLUS圓滿落幕 2週破10萬人次力挺

鏡週刊

電力即算力!黃國昌南投催核三公投票 批政府核廢處置過時

自由電子報

買菜返家擦撞砂石車 高雄7旬婦重傷…砂石車駕駛超載、無路權吞罰

聯合新聞網

蘇巧慧也來了! 戴瑋姍邀紙風車劇團演出 近3千人嗨翻板橋體育場

民視新聞網

台灣身份不是想回就能回!內政部修法訂三大門檻、三種不得回復情況

太報

黃國昌赴南投宣傳核三公投!合體游顥反罷免

NOWNEWS今日新聞

放寬! 軍費拚達GDP3% 擬採「北約模式」計算

TVBS

低收獨老孤兒風災後重獲安居 志工協助修繕築起風雨後的彩虹

新頭殼

賴:5年9000億推4大轉型

中華日報

陸委會查處紅藝人 文化部:依法進行

中華日報

嘉縣八旬夫婦暴斃家中 村長曝妻失智尪不離不棄…疑是老人照顧老人悲劇

聯合新聞網

〈府城廣角鏡〉台灣光復vs.終戰接收 兩岸誰政治正確(上)

中華日報

8旬翁照顧失智妻最終「雙雙陳屍屋內」 警不排除夫先猝死、妻後逝世

CTWANT

雙和醫院急診爆量!邱泰源估8月達獎勵標準

NOWNEWS今日新聞

獨家/涉施暴男疑學過拳擊 叔叔還是台北漁產董事長

EBC 東森新聞

取得中國籍者想恢復台灣身分新增3條件 陸委會:不是想取得就能取得

三立新聞網

中國強化抗日話語權 學者:欲藉法律戰消滅中華民國

中央通訊社

馬公「漁樂季之夜」湧現人潮(圖)

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