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別讓冷氣寵壞身體!每天快走10分鐘、熱水澡多2分鐘…調節體溫,讓汗「流出來」才是養身底氣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21日03:22 • 發布於 10月21日03:22

作者 : 基因醫師張家銘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很多人在門診時會問我:「醫師,我幾乎不太流汗,這樣正常嗎?」其實每個人都會流汗,但大多數人從來沒有仔細想過,汗水到底代表什麼?它只是身體散熱的工具嗎?還是隱藏著更多健康的訊號?

流汗,是身體最誠實的語言

一篇2024年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的綜合研究,深入分析了人在不同年齡、體能狀態、身體組成與環境條件下的出汗反應。這篇文章幫大家重新認識了汗水的價值,也讓人了解──能夠流汗,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是一種身體還有餘裕調節自己的證明。

原來,我們的出汗狀態,其實是一面鏡子,照出身體的調節能力、適應力與老化速度。每一滴汗,都是身體用自己的語言,告訴我們現在的健康狀態。

出汗不是只有天氣熱才會發生,它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溫調節功能」(thermoregulation)。簡單來說,流汗就是身體在幫我們降溫,讓我們不會因為熱、因為動,就突然爆衝出毛病來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汗腺的反應力會變慢。研究裡說,老化會讓神經傳導速度變慢、汗腺也對溫度變得不那麼靈敏。這就是為什麼我常看到長輩在夏天中暑的比例特別高,有時候太陽才曬一下,還沒出汗,人就已經頭昏眼花。

所以我總是提醒大家,尤其是長輩:「汗要讓它流出來,身體才會涼。」

讓身體「熱」一下,不一定是壞事

了解「熱適應」(heat acclimation)這個生理機制這對台灣人來說很重要。我們住在這麼熱又濕的地方,但卻很多人整天都待在冷氣房裡,讓身體完全忘記怎麼去應付外面的高溫。

如果我們可以讓身體每天有一點點熱的刺激,不用很多,一點點就好,就可以慢慢讓出汗的時間提早,汗流得比較順,體溫也會比較穩。這叫做「短期熱適應」。

所以我建議,特別是上班族,不妨每天早上起床快走10分鐘、洗熱水澡的時候多待兩分鐘、泡個腳、曬個太陽,這些小小的事情,其實就是讓我們的身體找回「對溫度的感覺」。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養身體底氣」,在醫學上,它真的有根據。

延伸閱讀:
酷熱來襲,別只會吃冰、吹冷氣,心浮氣躁又傷身!中醫4大消暑飲食法,讓你涼得健康、睡得安穩

男女流汗的方式不一樣,對策也不一樣

流汗有性別差異。男生在高熱負荷(例如運動、大熱天)時,出汗會比較快、比較多,特別集中在軀幹。女生則是出汗比較分散,四肢、手腳都會流,但總量少一點。

這不代表誰比較健康,而是因為我們的荷爾蒙、體型、汗腺敏感度都不一樣。但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特性,對健康更有幫助。

像男生運動完很容易全身濕,但這樣也容易脫水,所以我會提醒男性朋友,夏天流汗多,水分跟電解質要記得補。

女生有時候覺得「怎麼大家都流汗,我卻乾乾的」,那也不見得是壞事,只是妳的出汗路線不同,可以用泡腳、拉筋、核心運動來輔助體溫調節,讓整體循環更好

坐著/躺著,身體散熱方式會變

我們的姿勢也會影響汗的分布。平躺的時候,下半身會流比較多;坐著時,會變成軀幹出汗比較明顯;站著的時候,背部就變成主力散熱區。

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坐著、躺著的時候,一些部位被壓住,汗腺被壓力影響,就不太流汗了,身體會自動去其他沒被壓的地方補回來。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久坐的朋友常跟我說「下半身好冰喔」,那是因為大腿被椅子壓住,血流少、汗流少,熱都卡在上半身。

這時我會建議:每坐一小時,起來走一走、踮腳尖、晃一晃,或晚上熱敷一下腳,這些都可以幫助「全身性的體溫重新分配」,讓您睡得比較好,也比較不會煩躁。

調節體溫=身體正常運作的表現

額頭,是我們全身最靈敏的溫度感測器。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額頭感覺到熱,全身的出汗反應就會被叫醒。

夏天太熱時,用濕毛巾敷額頭比猛吹冷氣更有效;冬天冷到手腳冰冷時,先熱敷額頭,有時候比暖暖包還快讓身體回溫。額頭就像是「身體的溫控開關」,好好用它,身體會給您很大的回應。

很多人想問:「我汗流很多,是不是身體哪裡出問題?」其實,流汗本身不是壞事,要看流汗的「時機」與「方式」。

如果是在運動、天氣熱或泡三溫暖時大量流汗,那是體溫調節、自律神經正常運作的表現,代表您的身體還有餘裕處理壓力。

但如果是在冷氣房也出汗、半夜常盜汗、或情緒一緊張就全身濕,那就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自律神經失調、更年期變化或血糖異常等警訊。

這時我會提醒患者觀察:流汗是整天還是特定時段?只有手汗還是全身?有沒有伴隨心悸、疲倦、體重變化?這些都是身體說話的方式。

汗水不是壞事,但當它「說反話」時,您就該傾聽它的警告訊號,必要時找專業醫師檢查,甚至透過基因報告了解自律神經與代謝體質,讓汗水成為照顧健康的線索,而不是困擾。

流汗,是我們與身體之間的真實對話。我知道,流汗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有時候是因為不方便、有時候是怕尷尬。但我真心希望,讀完這篇文章的您,可以重新認識汗水的意義。它是身體對環境的回應,是神經系統還有在動的證明,是健康底層機制仍在運作的訊號。

參考資料: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body functions on sweating respons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 2024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存錢一輩子,退休後卻捨不得花?揭3個花錢心魔:留給子孫或活太久…老黑:人只能活一次,後悔不能重來

每天只擦一點點…竟害她體內「塑化劑」超標百倍!女醫推3招排塑毒:這種天然食物可以天天吃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