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嗅覺變差不是小事 研究曝光:恐為失智症「最早警訊」

CTWANT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廖梓翔
嗅覺突然失靈超過2周沒恢復,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示意圖/pixabay)

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可能比記憶退化更早現形。醫學界近年聚焦在嗅覺變化,發現當花香變淡、食物失去風味時,背後或許不是鼻炎或單純老化,而是失智症的超前警訊。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FB發文表示,根據《Nature》相關研究報導,嗅覺與大腦深層神經網路緊密相連。氣味經由嗅球(olfactory bulb)進入大腦,而另一個不為人熟知的結構「藍斑核(locus coeruleus)」,則透過神經纖維參與調控。偏偏藍斑核正是失智症初期最容易出現病變的位置。

黃軒醫師指出,在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早期,腦中便已悄悄出現異常。首先,藍斑核與嗅球的神經纖維提早斷裂,就像電線一旦斷掉,燈泡自然不再發光。

其次,本應清除壞死細胞的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因細胞膜上的磷脂醯絲胺酸錯置,把「垃圾標籤」誤貼在正常神經纖維上,結果錯殺健康組織,讓大腦失去氣味傳遞的主要通道。

黃軒醫師解釋,多篇縱向追蹤研究發現,嗅覺功能下降往往比記憶測驗異常還要早5到10年,甚至比輕度認知障礙(MCI)更早出現。這也讓嗅覺逐漸被視為失智症最敏感的「超前預警機制」。

黃軒醫師表示,在生活中,民眾能透過簡單方式檢測嗅覺是否異常,例如咖啡粉、蒜頭、洋蔥等強烈氣味,或檸檬皮、香水這類芳香氣味,如果感覺模糊甚至完全聞不到,就要提高警覺。

花生醬、香蕉、巧克力等食物特徵味若難以辨識,也可能是警訊。黃軒醫師建議測試時閉上眼睛、單側鼻孔進行,以避免視覺或記憶干擾。

黃軒醫師也提到,臨床檢測則更為標準化,美國賓州大學嗅覺辨識測驗(UPSIT)透過40種刮嗅卡片讓受試者辨認氣味,歐洲常見的「Sniffin' Sticks」則能測嗅覺閾值與辨識能力。有些醫師也會用簡化版,只測試薄荷、玫瑰、魚腥與咖啡等3至4種味道。

黃軒醫師提醒,若嗅覺突然完全喪失(anosmia)、持續下降超過兩週未恢復,或聞到的氣味與實際不同,再加上記憶減退或生活習慣異常,就應立即就醫。除了鼻炎與COVID-19之外,嗅覺喪失也可能是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

延伸閱讀

看更多CTWANT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2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3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4

潘若迪63歲「皮膚變光滑」連斑都沒了!曝日常1習慣抗老超有效:真心覺得差別好大

姊妹淘
05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