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藥品關稅 邱泰源:四大策略因應 四大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
為因應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14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答詢時表示,衛福部將透過強化預警、提升儲備、確保藥價、在地製造四大策略因應;其中,將透過四大措施扶植國產學名藥發展,以提升我國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
美國擬分階段調整藥品關稅,稅率最高達250%,此舉恐改變全球供應鏈生態,導致生產成本遽增,衝擊藥品供應。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4日安排衛福部長邱泰源及經濟部、財政部官員專題報告美國藥品關稅對台灣的衝擊。
邱泰源指出,為確保我國藥品穩定供應,衛福部訂有四大策略,分別是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在地製造。在強化供應預警方面,衛福部之前便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衛福部也已完成盤點美國製造的藥品品項,提醒業者提升國內安全庫存,製劑應備存至少3個月、原料藥則為6個月,且持續鼓勵藥廠增加原料藥來源,以提升藥品儲備。若因全球供應鏈改變導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依法向健保署申請價格調整,以確保藥價合理、穩定供藥。另外,衛福部也將積極鼓勵在地製造,持續透過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協助業者加快取得藥證。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質詢時指出,台灣的藥價低,未來在國際藥品市場供應恐被邊緣化。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面對這波關稅,台灣要戒慎恐懼,但也不用妄自菲薄。他指出,台灣在藥品市場上仍相當具競爭力,且明年健保總額將趨近新台幣兆元,因此在健保支出上,台灣有一致性的議價能力。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質詢時指出,面對美國新藥品關稅,政府應認清藥品供應韌性不該仰賴進口,而是靠在地生產。對此,邱泰源表示,衛福部持續推動國內學名藥產業,透過四大措施,希望提升我國製藥產業韌性與自給能力。他說:『(原音)第一,我們輔導國產的學名藥產製必要藥品,來平衡現在目前國內所需要的。第二,我們提升學名藥的競爭力,來擴展利基型的學名藥。第三,我們也是建議國內的民眾能夠對學名藥的信賴度,普及學名藥的使用。第四,我們也希望國內學名藥能夠進入國際的市場,這個部分衛福部跟外交部其實也攜手合作。』
石崇良進一步表示,目前健保給付的藥品品項約1萬4千多種,其中70%為學名藥或台灣製造、30%為進口藥;目前仍在國外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品項為214項,針對這些尚無法替代、品項很少的藥,立法院已通過特別預算撥補200億用於健保支應。此外,在產業端部分,健保也提供國內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優惠藥價,最高給予原廠藥相同價格;至於醫療端,健保也鼓勵醫院使用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去年7月起實施生物相似藥試辦計畫,目前占率已由7%提高至12%,今年8月更進一步擴大至癌症化療學名藥。(編輯:鍾錦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