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如何鍛鍊「心理肌力」?Google公關總監列「3關鍵」迅速恢復自我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08月22日02:00 • Uho編輯部

現代工作繁忙,該如何為自己充電?Google首位韓裔公關總監鄭金慶淑於《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一書中,分享自己的工作心態與心路歷程,即使是再喜歡的工作,也無法避免倦怠和無聊,但只要願意充實新知和技能,就能再次從中獲得動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工作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我主管似乎總是看不見我的表現。」
「花了1個多月準備的專案,公司高層開完會後卻決定不做了,實在令人崩潰。」
「客戶們的不滿情緒高漲,但我卻無能為力。」
「只要一想到上班,就覺得胸悶。」

在職場生活中,工作壓力是難以避免的。若是再加上家庭和育兒壓力,那更是猶如地獄般的痛苦。面對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再加上過去這2年多來,遇上百年難得一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生活陷入一團混亂。

當日常出現遭逢變動的心理危機或考驗時,如果我們總是像翻車魚一樣搖擺不定,影響的不只是1天、1週或1個月,時間久了,也會影響整個人生。

習慣的力量,能讓人迅速恢復自我

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但若能堅定信念,不被這些事情擊垮,很快就能克服心理危機。即使經歷再大的痛苦,也擁有迅速恢復正常狀態的「復原力」(resilience)。對上班族而言,鍛鍊心理肌力最好的方法是建立習慣。不是隨波逐流地被環境或氣氛影響,而是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例行公事,盡可能讓自己維持穩定狀態。

試想,假設在職場上忙到筋疲力盡,自信心跌落谷底,回到家後,你會怎麼做?「既然今天心情這麼差,去喝個酒好了。」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隔天早上醒來更累、更無力,無法結束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不過,如果一如往常地穿上運動鞋去慢跑,或是把昨天讀到一半的書,讀完後再入睡呢?或許會覺得稍微有點累,但因為過得很充實,很快就能離開情緒漩渦,混亂的心情也會逐漸恢復平靜。當我們能夠擺脫負面情緒,就能重新獲得正向力量。即使天塌下來,也必須堅持的習慣,讓我們得以在生活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同時這股力量也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30年職場生活中,幫助我鍛鍊心理肌力的最大功臣,正是長久堅持的習慣。看到那些喜歡改變的人時,總會讓我感到害怕。他們就像沒有根的浮萍,遇到急流就會被捲走。變化固然重要,但唯有堅持不懈才能把基礎打穩,讓路走得更長久而不疲憊。

更重要的是,倘若沒有這些習慣作為後盾,我想我無法在競爭激烈且變化多端的職場中生存。藉由充實的日常生活,從中獲得小小成就的喜悅,讓我在工作時總是保有活力,面對各種挑戰,也能毫無畏懼。

讓生活充滿活力的習慣

讓生活充滿活力的第1項習慣,當然是運動。對我而言,走路和跑步就像是一種宣告工作開始和結束的儀式。雖然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透過運動消耗體力,才是獲得體力的最佳方法。偶爾對每日例行運動感到疲乏時,我會踏上超越自我極限的冒險之旅。通常我會背著背包前往高山,健行約3~4公里。儘管高山縱走很累,但每當完成艱困的任務後,內心的悸動也是難以言喻。

第2項習慣是以激勵人心的內容,填補生活中的空閒時刻。早晨慢跑和傍晚散步時,我經常會聽Podcast 或有聲書。

雖然有各種頻道,但我聽的大多是彙整更新當日重點新聞的《NPR當日新聞》(NPR News Now)、談論IT產業相關議題的《邊際》(The Vergecast)或是《解密Recode》(Recode Decode),還有介紹女性創業家故事的《給身為職業女性的妳》(9 to 5ish with theSkimm),以及分享持續挑戰職涯案例的《重啟》(ReLaunch)。除了練英文聽力,當工作疲憊時,聽到這些人的成功與失敗和他們勇於挑戰的故事,也會成為激勵我前進的動力。

第3項習慣是暫時與手機分手。我有一套重整生活的個人儀式,那就是在一段時間內不看手機的「數位排毒」。我是典型的手機重度使用者,上班忘記帶錢包出門就算了,但忘記帶手機的話,肯定百分之百馬上回家拿。

我只要沒看手機就會很焦慮,在路上東翻西找,習慣性地查看社群媒體和信件。疫情居家辦公期間,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更是嚴重,一刻也不能沒有手機。手機就好像是和世界聯繫的唯一管道,卻讓人感到更加孤單。

因此,我乾脆替自己設定一段時間不看手機。在下班後或週末期間,暫時不使用手機一到兩個小時。吃飯時,在餐桌上也絕對不拿出手機,並設定晚上10點過後關閉所有通知提醒。事實上,最理想的數位排毒是什麼呢?就是讓自己待在接觸不到手機或3C的環境中,讓自己與世隔絕。趁週末假日爬山或旅行,就能進行長時間的數位排毒。

擁有正向心態、好氣場的人

充滿正能量和從容不迫的人,他們的氣場(aura)很特別。氣場,指的是圍繞在一個人週遭的能量或特殊的氛圍,它不是一瞬間營造出來的,而是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事寬容、對工作懷有熱情、體態端正、身體健康⋯⋯這些良好習慣的堆疊造就出來的「氛圍」,正是一個人的魅力所在。

像這種正向氣場和正能量,上了年紀後越難維持。隨著體力衰退,不只是工作,連玩樂也提不起勁。在職場上,處理需要在期限內完成的工作事項時,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如果要兼顧育兒工作,在家裡也無法真正休息。

當身體和心理長時間處於疲憊狀態時,讓人恢復正常狀態的復原力會逐漸變弱。遇到危機時,讓我們不會陷入崩潰、挺過難關的心理肌力也會開始衰退;反之,那些精神飽滿、笑容滿面的人,總是滿懷喜悅並充滿活力。看到他們面露笑容的樣子,也會不由自主想幫忙,想和他們一起共事。當我們能夠提升復原力,自然就能維持在一定的能量水平。

一開始到美國總部上班時,辦公室的氣氛讓我稍微有點訝異。一提到Google,大家的想像不外乎是自由、充滿活力氛圍。但不知道為什麼,早上上班時每個人就像是進到圖書館一樣,輕聲向身旁同事說完「嗨」、「早安」後,就靜靜地打開筆電埋頭工作。或許這是一種體貼,怕打擾到正忙著工作的同事,但和首爾辦公室喧鬧的氣氛相較之下,總部辦公室安靜得有些壓抑。

曾在首爾分公司舉辦各種活動,喜歡和同事們「玩」在一起的我,實在看不慣總部辦公室沉悶的氣氛。事後聽其他同事們說,他們即使早上進辦公室時想和其他人打招呼,但因為氣氛太過安靜,也只好打消念頭。

我並不介意打破寂靜,從第一天上班起,就開始到處跟人家打招呼,以相當爽朗的聲音說:「大家好!」「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週末過得好嗎?」大家一開始雖然露出一臉尷尬的表情,但時間久了也慢慢習慣,面帶笑容回應我的人也越來越多。

陽台花盆裡的花草樹木喜歡向著陽光,即使轉動花盆方向,也一樣會朝向陽光彎曲生長。生物本能喜歡靠近光源迴避黑暗,這種現象稱之為「向陽效應」(heliotropic effect)。也就是說,它們會傾向趨近讓自己健康的事物,並遠離危害健康的事物。

這種向陽效應不僅適用於個人、公司,也適用於整個社會文化,大家會傾向於朝著讓自己變得更積極的方向前進。因此,當你散發出積極正向能量時,人們自然會喜歡靠近你。

你也想像陽光一樣,在生活中持續創造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讓大家圍繞著自己打轉嗎?那麼,不妨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吧!

(本文摘自/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四十歲學英文、五十歲前進矽谷,突破限制,打造不倦怠的人生動力/采實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女上班就咳嗽、胸悶!一照肺部「全是白色滿天星」 醫立即勸:換工作

姊妹淘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手機頸上身!20歲女大生頸椎退化如中老年人

TVBS
04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