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9.9%,出售代工再加5%認股 法人示警分拆機率大增
美國總統川普8月22日宣布,美國政府已完成對半導體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的入股協議,以89億美元(約新台幣2,702億元)購入該公司9.9% 股份,成為英特爾最大單一股東;交易價格為每股 20.47 美元,較當日收盤價24.8美元折價近4美元。
根據英特爾公告,投資資金來源包括尚未支付的 57 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補助,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專案」的 32 億美元撥款。英特爾強調,這是一項「被動投資」,美國政府不會進入董事會,也不享有內部資訊披露權。
不過,英特爾新聞稿中所揭露的「5年期認股權證」成為關注焦點。條款明定,若英特爾未來出售代工業務超過49%,美國政府將可額外取得5%股權。法人分析,此舉已明確將「分拆代工」納入可能路徑,且機率不低。
政治層面上,這筆交易同樣戲劇性。川普稍早曾要求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辭職,質疑其與中國的商業連結存在利益衝突。但在雙方於白宮多次會晤後,川普改口宣布支持入股,甚至直言:「他(陳立武)希望保住工作,並要給美國政府100億美元,所以我們就拿了這100億。」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隨後在社群平台 X 發文證實交易已定案:「美國政府現在已擁有 10% 的英特爾股份。」他形容,這是一項「對英特爾與美國人民都公平的交易」。
法人觀點:美國直投策略加速晶片地緣競局
法人指出,美國政府此舉帶有雙重戰略意涵:一方面確保英特爾不會資金斷鏈,穩住先進製程與代工布局;另一方面則透過認股權條款,為未來可能的 業務分拆 預留籌碼。若英特爾真的切割代工,將可能在美國本土打造一個「平行版台積電」,直接改變全球代工版圖。
相較之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擴建 2 奈米產能,三星則在德州加速建廠。法人認為,美國此舉等於從「補助」跨向「持股」,加大對本土晶片產業的掌控力,長遠將對 台積電、三星 帶來更直接的競爭壓力。
市場反應方面,英特爾在 18 日才獲得日本軟銀 20 億美元投資,短短數日內連續獲得兩大資金挹注,反映其龐大的資本需求。法人強調,短期利多可支撐英特爾股價,但長期能否追趕台積電與三星腳步,仍需觀察先進製程進度與 AI 伺服器訂單能否落實。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關稅+台積電投資「台灣人很不爽」?學者揭疑美根源:有些事川普一直沒做到
‧ 台灣關稅反擊美國炸鍋?網傳被點評「亞太最難預測」 調查報告還原外媒報導
‧ 獨家》台灣關稅籌碼出爐!保證市場全面開放、台企4年投資2500億美元(推薦閱讀)台灣關稅籌碼,經貿辦回應了!傳投資2500億美元、採購3000億美元金額未定?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