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31年,幫助了許多地方進行肝並檢測,也在2021年推動全民腹超十年計劃,希望大家一起做檢測。而今年的31周年生日,不僅廣邀全台30家醫療院所再次啟動腹超活動,更搭上國建署擴大公費BC肝篩檢年齡的風潮,提醒大家一定要去做篩檢。現場也邀請兩位曾經罹患肝癌的病友,現身說法,呼籲大家早發現早治療的好處。
走入偏鄉,為長者篩檢肝功能。或許彼此不同年齡、性別,但卻有可能罹患同一個疾病,肝癌。
肝癌病友 陳怡君:「非常衝擊,就是晴天霹靂,覺得怎麼可能會是自己,而且是完全都沒有,任何的症狀。」
肝癌病友 黃銘銓:「剛開始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很沮喪,但是很謝謝我兒子,我兒子也是醫生,他說你能有這麼好的醫生照顧,你也20幾年才發作,也是算滿lucky的。」
兩位病友,都是B肝帶原者,卻也都維持一個好習慣,那就是定期追蹤肝功能,所以即便生成肝癌,也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肝癌病友 黃銘銓:「台灣有那麼好的醫療,應該我們要珍惜這個資源,也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我覺得得病當然是一個很不好,但是若能在追蹤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我覺得也許是,大毛病,小手術,小麻煩。」
肝癌病友 陳怡君:「定期的腹部超音波檢查,還有抽血檢驗肝功能,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想要知道自己肝臟,有沒有什麼狀況的話,還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去醫院做抽血檢查。」
雖然台灣在1986年就開始實施新生兒B、C肝疫苗的施打,但時至今日,肝病問題還有許多瓶頸要解決。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楊培銘:「B肝或者是慢性肝病的,我們的病友,事實上絕大多數是沒有症狀,也就是說病識感是非常的低,也就是因為這樣,通常不大積極出來就醫。」
為了根除肝病的問題,產官學研齊心合作。國健署宣布從8月開始擴大B、C肝炎公費篩檢對象,下修年齡至1986年以前出生的民眾,皆可終生免費施打一次。而肝基會也在今天再次舉辦全民腹超活動,邀請全台30家醫療院所同步檢測。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楊培銘:「39歲以上的台灣人,事實上有15%到20%是B肝帶原,所以這些是肝硬化或肝癌的,高風險族群,所以我們希望藉著我們,基金會所有的活動,包括篩檢,包括一些衛教演講等等活動,來呼籲全民大家注意自己肝臟健康。」
主動篩檢、積極追蹤、及早治療,是肝病防治的三大關鍵。
經過各界宣導、藥物突破,目前肝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中退居二位,不過每年還是有7千人死於肝癌、5千人死於肝硬化,絕對不能輕忽肝健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