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性低血壓暈厥 醫:器官供血不足恐致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姿勢性低血壓不容輕忽,醫師今天表示,低血壓發生時體力會變差,器官循環也受影響,急性血壓下降更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而休克,嚴重可能有生命危險。
當收縮壓低於90 mmHg或舒張壓低於60 mmHg,就是所謂的低血壓。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說明,成因有3大可能,第1是心臟出問題,心臟收縮打出去的力量決定血壓高低,心臟出問題就會低血壓,常見發生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患者。
其次是大量排汗導致身體脫水,林謂文表示,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血液容積不足會引起血壓下降;又或者是本身是低血壓體質,如果沒有吃早餐,在長時間的禁食之後,水分不足也會低血壓。
最後就是血管張力不足,林謂文指出,可能因為自律神經病變影響到血管收縮,當血管擴張無法收縮,就會導致血壓下降。
特別要注意的是,血壓突然下降最危險。林謂文表示,本身長期低血壓患者,身體可能已經適應,不見得會有症狀,但如果血壓突然從110、120下降到70、80,這樣的波動會讓身體不適,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暈厥、全身無力、容易疲倦等症狀。
他提醒,低血壓發生時代表體力變差,器官循環都會受影響,急性血壓下降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而產生休克,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預防方法就是盡快找出發生原因加以矯正,例如大量補充水分,或是針對疾病治療。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昨天因姿勢性低血壓昏倒,緊急送醫治療。其子陳致中今天表示,母親到院時昏迷指數僅剩3,姿勢性低血壓隨時有致命風險,所幸目前生命徵象回穩,盼能慢慢恢復。(編輯:張雅淨)1140816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臉上狂冒痘?皮膚科醫曝「這天數」內消除才能不留痕 千萬別用手擠
常春月刊
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下體痛可能是「骨盆」出問題 醫:別怕尷尬不就醫
健康醫療網
曬黑怎麼救?盤點「6大美白習慣」快速白回來 清潔乾淨也是之一
常春月刊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恐與7大疾病有關
民視新聞網
高學歷較不會失智? 33國研究:腦容量較大但老化速度相同
中天電視台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新聞
影音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影音
台南勞工局舉辦移工健康諮詢服務,移工健康照護再升級
中華日報
女肺癌病人八成不抽菸 台中慈濟醫院籲早期篩檢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康健雜誌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醫曝背後警訊
NOWNEWS今日新聞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夏日豔陽高照!戶外防曬室內也要防「光老化」,預防光老化醫提3重點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從眼白泛黃到尿色深紅...黃疸不只是變黃!5大症狀教你及早發現危機
信傳媒
夏季食物中毒超過三成與生食有關 醫教3招守護腸胃健康
健康醫療網
喉嚨咳不停、乾癢不適? 這8樣「潤喉飲食」助舒緩
台灣好新聞
雙和醫院急診護病比「1比13」嚴重超標 衛福部長:馬上了解
自由電子報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
影音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影音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曝「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ETtoday新聞雲
驚!每週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0%」研究:烤煮馬鈴薯沒威脅
三立新聞網
「3種常見食材」把健康吃回來 讓你眼睛亮、皮膚好、睡得香
健康醫療網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NOW健康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山難去年不到8個月死逾51人,中高齡山友事故最多!醫籲高山症6徵兆快撤:體力好、有運動習慣也會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夏天吃水果一定退火?醫揭「這3款」常吃恐傷胃腹瀉
三立新聞網
中年男晚餐戒「2食物」狂減三酸甘油酯!甩肉13公斤回春
TVBS
月經經痛好難受!如何舒緩經痛?生理痛應該吃什麼?一篇搞懂
有醫靠
夏季聰明「吃瓜」! 中醫師推薦1茶飲2穴位助保健脾胃
NOW健康
失智母「被綁椅子上」哭求沒人理⋯過來人心酸喊:誰都不想把親人綁住
優活健康網
近視600度以上孕婦自然產有危險?醫揭「5大潛在危險」 產前必做這檢查
常春月刊
吃起司補鈣? 醫示警「3種吃法」反變骨鬆幫兇:還很傷腎
常春月刊
長期低頭恐長頸椎骨刺!醫揭「警示症狀」:頭痛要當心 教4招減輕不適
常春月刊
HPV疫苗不只防子宮頸癌!男女皆需重視 擴大接種守護全方位健康
常春月刊
慢性腎病「2年後飆破300萬人」 醫揭3原因:三高族要長期追蹤
ETtoday新聞雲
諾麗果是什麼?功效、副作用與禁忌一次看!
Hello醫師
ADHD治療新趨勢:魚油輔助有助但非靈丹妙藥,專業診斷與綜合療法不可少
常春月刊
上夜班恐增肥胖風險,更可能引發糖尿病
常春月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