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夜班恐增肥胖風險,更可能引發糖尿病
緩和病人睡眠、心理壓力等療法融入治療計劃,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經濟且有效的方法,以減輕症狀並進一步延長生命。
標題:上夜班不僅會變胖,還讓人得糖尿病
出自《蛋白質組研究期刊》
包括警衛工作、警察、醫療和護理工作、電腦工程、工廠等工作,經常都要24小時輪班,一般可能都有早班、午班、夜班等三班需要輪值的工作,很多人可能認為「只要調一調睡眠時間就好」,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只要上夜班工作達到三天,就可能擾亂人體的生物節律,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由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所進行,研究人員將受試志願者分成夜班和日班兩組,讓他們連續工作三天後,在最後一次排班後,再要求志願者保持清醒24小時,在這段期間嚴格控制環境隔的光線、溫度、姿勢和食物攝入,排除外界影響,以能更精確測量他們的生物節律。
研究人員定時為受試者抽取血樣本,分析其中免疫細胞中的蛋白質,並觀察受試者蛋白質節律如何受到夜班工作的影響。
結果顯示,夜班工作造成的晝夜節律失調,會增加人們發生慢性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夜班工人胰島素調節,和炎症相關蛋白質的節律紊亂,可能導致發生糖尿病和肥胖。
研究發現,夜班工人中與血糖調節相關的蛋白質節律幾乎完全逆轉,導致胰島素分泌和胰島素敏感性無法同步,以致無法保持血糖穩定。雖然這種反應,因為能防止血糖失衡損害細胞和器官,在當下可能是有益的,但如長期下來一直維持這種模式,卻反而會增加發生代謝疾病的風險。
在今年稍早時,由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所進行的一項參與人數多達63676位、年齡則介於45至62歲的護理師健康研究時也發現,相對於早睡型的人來說,經常熬夜者得糖尿病風險增加72%。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研究的重點將會應用在真實生活中的夜班工人,了解長期夜班工作是否會導致類似的蛋白質變化,並探索是否可以早期干預,進而降低夜班工人患上糖尿病、肥胖和心臟病的風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喝水真的能幫助減重?營養師揭「代謝機制」 這樣喝反傷身
·早上不餓可以不吃嗎?營養師揭關鍵 小心代謝變慢、脂肪囤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