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守護血癌患者:中西醫整合,讓抗癌不再只是硬撐
「醫師,我最近常常頭暈、全身沒力,是不是太累了?」劉先生推開診間的門,語氣中帶著明顯倦意。檢查結果卻揭示了令人沉重的真相——紅血球和血小板明顯偏低,血液中充滿不成熟淋巴球,最終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進展快速、需立即治療的血液癌症。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指出,血癌治療不僅在於消滅癌細胞,更重視鞏固正氣、提升抵抗力與恢復力。中醫認為血癌屬於「正虛邪實」體質,透過中藥與針灸,可有效減輕化療副作用,如噁心、疲倦及免疫力下降,同時透過益氣養陰、補脾健胃,幫助患者建立抗癌力量。
中西醫雙管齊下,攻補兼施守護抗癌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西醫治療包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與幹細胞移植,能有效清除癌細胞,但常伴隨免疫力下降及體力衰弱,影響療程持續性與生活品質。廖國帆醫師指出,中醫輔助治療遵循「攻補兼施」,依病程靈活調整策略,與西醫形成互補。
1.化療期間:透過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搭配針灸,緩解噁心、食慾不振及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提升免疫功能,讓療程得以順利進行。
2.治療中後期:著重補益元氣,促進血球生成與體力恢復。
3.緩解期:扶正固本、調整體質,降低復發風險,幫助患者重建健康。
「先固本,再續戰」——中醫讓抗癌更有力量
以劉先生為例,經中醫評估後,服用益氣養陰、健脾和胃的中藥並配合針灸,成功緩解化療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與食慾不振,減少白血球過低現象。隨著體力回升,他得以穩定完成療程,不因副作用中斷治療。
廖國帆強調,中醫輔助並非取代西醫,而是補充作用。雙方結合能減輕副作用負擔,提升整體耐受力與生活品質,讓患者不再只是「硬撐」,而能持續、有效抗癌。
身心同養,打造抗癌健康新模式
廖國帆建議患者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
1.飲食:增加枸杞、紅棗、蓮子粥,補氣養血、改善面色;偶爾攝取牛肉、菠菜等富含鐵質食材。
2.運動:體力允許時練習八段錦等溫和氣功,促進氣血循環、提升免疫力。
中醫強調「身心合一」,良好的心情與支持系統是療程成功關鍵。家人的陪伴、溫暖家庭氛圍及病友交流,都是讓患者更穩、更有力量的重要因素。
持續疲倦別忽視,警惕血癌早期訊號
廖國帆強調,血癌初期症狀常與一般疲勞或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若出現以下異常反應,應立即就醫檢查:
*持續疲憊無力,稍微活動即氣喘
*臉色蒼白、頭暈目眩
*不明原因發燒
*牙齦出血或莫名瘀青
*骨骼、關節疼痛,尤其胸骨處
全人照護,中西醫攜手提升抗癌成效
廖國帆提醒,中西醫整合治療就像前線與後方雙重守護,不僅有效攻擊癌細胞,也幫助患者修復身體、重建元氣,提升耐受力與生活品質。
透過全方位身心兼顧的照護,患者得以在漫長抗癌路上保持穩定,重拾生活希望與勇氣。血癌雖艱辛,但患者不再孤單,有整個團隊支持,陪伴跨越難關,迎向每一個新的希望。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精準抗癌新思維:中西醫共治 打造「全人醫療」新藍圖
.乳癌不只長硬塊!醫師公布「乳房6種不明顯變化」 沒生過、30歲後才生、未餵母奶小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