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2年後飆破300萬人」 醫揭3原因:三高族要長期追蹤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台灣的洗腎人口超過9萬,被喻為「洗腎王國」,近年雖有下降趨勢,洗腎元凶「慢性腎臟病」所帶來的挑戰卻仍嚴峻。專家推估,到2027年時,國內患者人數恐突破300萬人,全台平均每8人中有1例,年度醫療總支出則逼近622億元,將對民眾健康、全國經濟造成沉重壓力。
雙和醫院副院長、腎臟內科醫師吳美儀說,根據台北醫學大學與該院的研究,若現行照護模式不變,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將從2022年盛行率10.6%、約250萬人,在2027年攀升至盛行率12.4%、約300萬人,人數在5年間約成長17%,且其中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病人,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等,也將從9.6萬人增加至10.3萬人。
此外,在經濟層面上,包括CKD、洗腎與換腎者的年度醫療支出,在2022年總和約519.6億元,到2027年則將攀升至621.8億元,增幅近20%,且相關的併發症如心衰竭、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亦將顯著增加。
針對這股壓不住的上升趨勢,吳美儀指出,人口老化是主要原因,例如與腎功能息息相關的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平均每增加1歲便會下降1單位,再加上肥胖與其他慢性病影響,都會推升CKD患病情形。
吳美儀也說,40歲以上民眾雖可透過成人健檢篩檢CKD,但相關服務在偏鄉、資源不足地區較難普及,另衛教宣導也有必要加強,因為許多民眾對三高有一定認知,對於CKD的進展與影響卻了解有限,「三高族群也要長期追蹤腎功能變化,可能不少人忽略了這點」。
針對CKD防治,吳美儀強調,預防是減少醫療支出的最有效方法,政策應持續聚焦減鹽、減糖、運動促進及食品營養標示透明化,並結合美國心臟醫學會提出的「Life’s Essential 8」心血管健康指標,追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充足睡眠,並控制體重、血壓、血糖與膽固醇。
吳美儀呼籲,民眾應將心臟、腎臟與代謝疾病視為一體,採「心腎糖」共同管理策略,才能有效降低CKD與心血管併發症,既維護健康,同時也減緩健保財務壓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