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恐與7大疾病有關
即時中心/蔣巧薇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昨(15)日下午4時許,因「姿勢性低血壓」在台南林森路住處昏倒,一度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後已脫離險境。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今(16)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姿態性低血壓可能與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更年期、新冠後遺症、維生素不足、長期吃藥,甚至腦部或脊髓的外傷。
張家銘表示,不少人從床上或椅子起身時,會出現耳鳴或暈眩,突然整個人眼前一黑,還要趕快扶著桌子或牆壁才不會跌倒,但很多人都會笑說「啊~就是血壓低啦,休息一下就好了」。然而,從醫師角度來看,這有時並非單純體質問題,而是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的警訊。
他解釋,自主神經系統猶如身體的「自動駕駛」,負責控制心跳、血壓、呼吸、腸胃蠕動、排汗與體溫。當人站立時,重力會使血液下沉,正常情況下自主神經會迅速調整,讓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將血液送回腦部;若系統失靈,血壓在三分鐘內下降超過20/10毫米汞柱,就可能出現暈眩甚至昏厥。
他指出,姿勢性低血壓的成因複雜,常被忽略或誤診為焦慮、憂鬱等問題,導致病情延誤。更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神經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副交感神經具有「膽鹼抗發炎反射」,能抑制過度發炎。若自主神經失調,這條免疫調控機制可能中斷,進而引發慢性發炎或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硬化症等。近來部分新冠後遺症患者出現心跳過快、腦霧與姿勢性低血壓,也與此相關。
張家銘也提出4點日常生活建議,水分和鹽分要補足,大部分的人,每天水分喝到2.5公升以上,鹽分大約7克,分散到一天慢慢補充,幫助血壓穩定;第二是起身要慢慢來,早上起床前先在床上動動手腳,喝杯水,再慢慢坐起來、站起來,避免血壓瞬間掉太快。
第三是運動要挑對,臥姿或坐姿的運動最適合,例如游泳、臥式腳踏車、划船機,比長時間站著跑步更安全;第四是避開誘發因素,像是脫水、過熱、過度疲勞、低血糖、感染,夏天出門記得帶水或電解質飲料,衣服穿分層方便調整。
張家銘提醒,若生活調整效果有限,仍需藥物或醫療介入。研究顯示,自主神經失調平均需7年才確診,近年雖縮短至2至3年,但仍有不少病例延誤。他呼籲,若身體反覆出現暈眩警訊,務必及早就醫檢查,不可輕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