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別輕忽便秘!恐增4癌風險:久坐、忍便意都是元兇…每天排便超過「這次數」,乳癌風險狂降46%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作者 : 劉博仁/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在我的門診裡,來找我看病的患者,便秘真的不少。

有些人是年輕女生,說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上完還是覺得卡住;也有銀髮族說「每天都有去廁所啊」,但就是量少又硬、要用力半天。

便秘雖然聽起來不像什麼大病,但對生活影響很大。很多患者跟我說,因為便秘肚子總是脹,吃東西胃口變差,甚至會影響心情、睡眠。更重要的是,長期便秘並不只是「不舒服」而已,它可能會對身體帶來更長遠的風險。

什麼情況容易讓人便秘?

我在診間看到的原因大致上有幾類:

1、飲食纖維不足:愛吃白飯、白吐司、零食,蔬果很少碰。

2、水分不夠:一天喝不到 1000cc,纖維沒有水配合反而更卡。

3、久坐少動:辦公室一坐就是幾小時,下班也沒運動。

4、壞習慣:有便意還忍,時間久了腸道反應越來越遲鈍。

5、藥物副作用:像止痛藥、抗憂鬱藥、鈣片、鐵劑。

6、身體狀況:甲狀腺低下、腸道蠕動異常,或腸道神經反應變慢。

延伸閱讀˙:
何妤玟「天天吃蔬食、練瑜珈」仍長息肉?醫:外食+壓力惹禍!每30分鐘就1人罹腸癌,8大警訊速看

長期便秘可能的後遺症

別以為只是多蹲幾次馬桶就好,長期便秘可能帶來:

痔瘡、肛裂:用力過度造成血管或皮膚受傷。

糞便嵌塞:糞塊卡在直腸,需要用醫療方式清除。

腸道功能變差:腸道變得遲鈍,蠕動能力下降。

慢性發炎:糞便長期停留,壞菌產生的毒素刺激腸道黏膜,讓身體一直處於低度發炎狀態。

2024 年有一篇發表在 Frontiers in Oncology 的大型基因分析研究(PMID: 38906994),用「雙向孟德爾隨機化」(Bidirectional MR)方法探討便秘和癌症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現長期便秘可能會增加 4 種癌症的風險:

1、結直腸癌

2、肺癌

3、口咽癌

4、胰臟癌

● 乳癌、胃癌等沒有找到明顯因果關係。

● 反過來(癌症導致便秘)則沒有證據支持。

▲(圖/劉博仁提供)

不過,也有研究認為排便不順,可能會增加乳房病變的風險。

美國一項追蹤 28,586 位停經後女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排便 ≥3 次的女性,乳癌風險比每天 1 次者低 46%;有便秘史者雖風險略高,但未達顯著。顯示腸道蠕動快、雌激素代謝快,或許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為什麼便秘會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推測有幾個可能原因:

1、毒素接觸時間長:糞便停留太久,次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長時間接觸腸道黏膜,可能造成 DNA 損傷。

2、腸道菌相失衡:便秘讓壞菌比例增加,好菌減少,產生更多致癌代謝物。

3、慢性發炎:腸道屏障受損,細菌內毒素進入血液,影響遠端器官,包括肺、口腔、胰臟。

4、生活習慣反映:便秘族群常伴隨低纖飲食、少運動、缺水,這些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

延伸閱讀:
便秘、高血壓、膽固醇問題一次解決!醫師:這1種食物「全身是寶」,每天吃半顆就有效

生活方式怎麼改善便秘?

我常跟患者說,「藥物只能暫時幫你,生活習慣才是長久之道」。

早餐「腸道啟動組」(研究支持)

● 裸麥吐司取代白吐司(2024 年系統性回顧:裸麥比白麵包更促進排便)

● 奇異果 1~2 顆(2023 年國際臨床試驗:每天 2 顆綠奇異果,效果與洋車前子相當,且脹氣少)

● 一杯高礦物質礦泉水(含鎂、鈣的水對腸蠕動有幫助)

養好腸道菌

● 益生元:洋蔥、蒜頭、香蕉、菊苣根(2024 年 FOS 系統性回顧顯示,可增加排便頻率、軟化糞便)

● 益生菌:優格、泡菜、味噌湯

● 若用果寡糖(FOS)粉,建議少量開始,避免一開始脹氣

水分+運動

● 每天 1.5~2 公升水(纖維一定要配水)

● 每天 30 分鐘運動(快走、瑜伽、核心訓練)

排便習慣

● 早餐後 10~20 分鐘去廁所(利用胃–結腸反射)

● 不憋便,馬桶前放小板凳讓膝蓋高於臀部

便秘不是小事,它可能是身體給你的警訊。

如果長期便秘,又伴隨便血、糞便變細、體重減輕,或家族有大腸癌史,一定要去檢查。而平時的生活調整,其實就能讓很多人的腸道重新「動」起來,不只每天順暢,也可能幫你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

多數人的便秘,不是運氣不好,而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

不是吃藥!她戒2食物、堅持3習慣,半年膽固醇大降64%,「連體內塑化劑都排乾淨了」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2

夏天吃水果一定退火?醫揭「這3款」常吃恐傷胃腹瀉

三立新聞網
03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04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NOW健康
05

長者失眠有救了!研究發現「1運動」有助改善失眠 還能加強肌肉力量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示警:急性血壓下降 器官供血不足恐致命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有運動卻還是「瘦不了」?研究揭2大心理因素,解密讓人越動吃越多的陷阱

姊妹淘

肥胖警報!譚敦慈兒曾飆破110公斤 靠「三招」成功甩肉、逆轉脂肪肝

三立新聞網

陳致中曝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 醫提醒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鏡週刊

從抗寒到護心 每天洗幾分鐘冷水澡讓血管更強壯

健康醫療網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站起來頭暈」別輕忽 醫示警:恐自主神經失調

TVBS

百歲阿公的最後一天:不插管、不急救,拒絕「醫到死」...戰友探視後含笑辭世,在愛與陪伴中圓滿告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影音

【下班經濟學精華集】澱粉吃不胖的秘密?名醫教你碳水循環飲食原則!

風傳媒影音

下背痛令人坐立難安,拖延治療恐演變為慢性疼痛!急性疼痛脊椎神經阻斷術助緩解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24歲女星「忘拔棉條」卡體內1個月:飄死老鼠味 醫一看傻眼

太報

不怕蘿蔔腿!醫師透露:結實小腿助手術順利、併發症少

桃園電子報

花蓮慈濟醫院39周年慶 立足東部邁向國際,永保初心迎向40

TCnews 慈善新聞網

雙和醫院急診塞爆!傳院內公告「護病比1:13」 衛福部長發聲了

CTWANT

臉上狂冒痘?皮膚科醫曝「這天數」內消除才能不留痕 千萬別用手擠

常春月刊

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下體痛可能是「骨盆」出問題 醫:別怕尷尬不就醫

健康醫療網

曬黑怎麼救?盤點「6大美白習慣」快速白回來 清潔乾淨也是之一

常春月刊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昏倒 醫:恐與7大疾病有關

民視新聞網

高學歷較不會失智? 33國研究:腦容量較大但老化速度相同

中天電視台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新聞
影音

18-40歲乳癌.血癌患者 9月起凍精卵可獲補助

華視影音

台南勞工局舉辦移工健康諮詢服務,移工健康照護再升級

中華日報

女肺癌病人八成不抽菸 台中慈濟醫院籲早期篩檢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姿勢性低血壓暈厥 醫:器官供血不足恐致命

中央通訊社

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康健雜誌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醫曝背後警訊

NOWNEWS今日新聞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夏日豔陽高照!戶外防曬室內也要防「光老化」,預防光老化醫提3重點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從眼白泛黃到尿色深紅...黃疸不只是變黃!5大症狀教你及早發現危機

信傳媒

夏季食物中毒超過三成與生食有關 醫教3招守護腸胃健康

健康醫療網

喉嚨咳不停、乾癢不適? 這8樣「潤喉飲食」助舒緩

台灣好新聞

雙和醫院急診護病比「1比13」嚴重超標 衛福部長:馬上了解

自由電子報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
影音

定期腹部超音波篩檢 全民一起來護肝

大愛新聞影音

吳淑珍姿勢性低血壓休克 醫曝「器官供血不足」恐有生命危險

ETtoday新聞雲

驚!每週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增20%」研究:烤煮馬鈴薯沒威脅

三立新聞網

「3種常見食材」把健康吃回來 讓你眼睛亮、皮膚好、睡得香

健康醫療網

男側腹疼痛3天後爆發「皮蛇」 醫師揭3症狀須提高警覺

NOW健康

50後好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恐失明!補充4種食物擺脫惡視力:每週至少吃2次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