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忽便秘!恐增4癌風險:久坐、忍便意都是元兇…每天排便超過「這次數」,乳癌風險狂降46%
作者 : 劉博仁/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在我的門診裡,來找我看病的患者,便秘真的不少。
有些人是年輕女生,說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上完還是覺得卡住;也有銀髮族說「每天都有去廁所啊」,但就是量少又硬、要用力半天。
便秘雖然聽起來不像什麼大病,但對生活影響很大。很多患者跟我說,因為便秘肚子總是脹,吃東西胃口變差,甚至會影響心情、睡眠。更重要的是,長期便秘並不只是「不舒服」而已,它可能會對身體帶來更長遠的風險。
什麼情況容易讓人便秘?
我在診間看到的原因大致上有幾類:
1、飲食纖維不足:愛吃白飯、白吐司、零食,蔬果很少碰。
2、水分不夠:一天喝不到 1000cc,纖維沒有水配合反而更卡。
3、久坐少動:辦公室一坐就是幾小時,下班也沒運動。
4、壞習慣:有便意還忍,時間久了腸道反應越來越遲鈍。
5、藥物副作用:像止痛藥、抗憂鬱藥、鈣片、鐵劑。
6、身體狀況:甲狀腺低下、腸道蠕動異常,或腸道神經反應變慢。
延伸閱讀˙:
何妤玟「天天吃蔬食、練瑜珈」仍長息肉?醫:外食+壓力惹禍!每30分鐘就1人罹腸癌,8大警訊速看
長期便秘可能的後遺症
別以為只是多蹲幾次馬桶就好,長期便秘可能帶來:
●痔瘡、肛裂:用力過度造成血管或皮膚受傷。
● 糞便嵌塞:糞塊卡在直腸,需要用醫療方式清除。
● 腸道功能變差:腸道變得遲鈍,蠕動能力下降。
● 慢性發炎:糞便長期停留,壞菌產生的毒素刺激腸道黏膜,讓身體一直處於低度發炎狀態。
2024 年有一篇發表在 Frontiers in Oncology 的大型基因分析研究(PMID: 38906994),用「雙向孟德爾隨機化」(Bidirectional MR)方法探討便秘和癌症的因果關係,結果發現長期便秘可能會增加 4 種癌症的風險:
1、結直腸癌
2、肺癌
3、口咽癌
4、胰臟癌
● 乳癌、胃癌等沒有找到明顯因果關係。
● 反過來(癌症導致便秘)則沒有證據支持。
▲(圖/劉博仁提供)
不過,也有研究認為排便不順,可能會增加乳房病變的風險。
美國一項追蹤 28,586 位停經後女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排便 ≥3 次的女性,乳癌風險比每天 1 次者低 46%;有便秘史者雖風險略高,但未達顯著。顯示腸道蠕動快、雌激素代謝快,或許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為什麼便秘會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推測有幾個可能原因:
1、毒素接觸時間長:糞便停留太久,次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長時間接觸腸道黏膜,可能造成 DNA 損傷。
2、腸道菌相失衡:便秘讓壞菌比例增加,好菌減少,產生更多致癌代謝物。
3、慢性發炎:腸道屏障受損,細菌內毒素進入血液,影響遠端器官,包括肺、口腔、胰臟。
4、生活習慣反映:便秘族群常伴隨低纖飲食、少運動、缺水,這些本身就是癌症的危險因子。
延伸閱讀:
便秘、高血壓、膽固醇問題一次解決!醫師:這1種食物「全身是寶」,每天吃半顆就有效
生活方式怎麼改善便秘?
我常跟患者說,「藥物只能暫時幫你,生活習慣才是長久之道」。
早餐「腸道啟動組」(研究支持)
● 裸麥吐司取代白吐司(2024 年系統性回顧:裸麥比白麵包更促進排便)
● 奇異果 1~2 顆(2023 年國際臨床試驗:每天 2 顆綠奇異果,效果與洋車前子相當,且脹氣少)
● 一杯高礦物質礦泉水(含鎂、鈣的水對腸蠕動有幫助)
養好腸道菌
● 益生元:洋蔥、蒜頭、香蕉、菊苣根(2024 年 FOS 系統性回顧顯示,可增加排便頻率、軟化糞便)
● 益生菌:優格、泡菜、味噌湯
● 若用果寡糖(FOS)粉,建議少量開始,避免一開始脹氣
水分+運動
● 每天 1.5~2 公升水(纖維一定要配水)
● 每天 30 分鐘運動(快走、瑜伽、核心訓練)
排便習慣
● 早餐後 10~20 分鐘去廁所(利用胃–結腸反射)
● 不憋便,馬桶前放小板凳讓膝蓋高於臀部
便秘不是小事,它可能是身體給你的警訊。
如果長期便秘,又伴隨便血、糞便變細、體重減輕,或家族有大腸癌史,一定要去檢查。而平時的生活調整,其實就能讓很多人的腸道重新「動」起來,不只每天順暢,也可能幫你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
多數人的便秘,不是運氣不好,而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