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蝦退散! 林業署新竹分署公私協力守護桃園原生物種棲地
▲林業署新竹分署、農水署桃園管理處夥伴及桃園荒野志工,攜手修復桃園水生植物棲地。(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攜手合作,一同於8月6日舉辦「外來種移除與埤塘棲地修復」工作假期,由桃園荒野志工與公部門夥伴一起參與,現場修復因螯蝦造成塌陷的埤塘邊坡,實踐民眾參與棲地保育行動。
▲烈日下工作夥伴揮汗如雨,期盼為桃園石龍尾維護營造良好棲地。(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長期推動桃園在地珍稀水生植物「桃園石龍尾」的復育計畫,於該處轄管無灌溉需求的水塘,悉心導入自然工法進行水岸緩坡化與多孔隙棲地塑造,強化其生物多樣性功能,打造適合桃園石龍尾的棲地。今(114)年初透過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國土生態綠網平台,由新竹分署認養並與桃園荒野協會合作維護,三方攜手守護桃園石龍尾,為不同公部門跨域合作復育桃園在地珍稀植物的具體展現。
為了強化棲地品質,減少外來入侵種對桃園石龍尾的威脅。新竹分署與桃園管理處共同舉辦工作假期活動,由兩單位同仁及桃園荒野協會志工們,在烈日下一同動手進行埤塘邊坡修補、移除外來入侵種等工作。本次活動地點位於國土綠網桃園埤塘平原濕地保育軸帶,其特殊的埤塘濕地地景,在高度都市化環境中成為淺山平原生物的關鍵棲地。
▲桃園臺地受威脅水生植物「桃園石龍尾」。(圖/林業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署新竹分署周以哲秘書表示:「以往桃園的千塘之景及水文自然條件下,孕育多樣的水生植物、水棲動物及兩棲爬蟲,然而受到環境變遷、外來種入侵,讓許多動植物也面臨區域性滅絕的風險,尤其外來種對本土生物與棲地的衝擊日益嚴重,需要公部門與民間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控管與復原。透過三個單位的夥伴身體力行守護棲地,也期盼桃園地區可以有更多埤塘棲地,讓珍稀的原生物種處處開花。」
林業署新竹分署強調,未來將持續與農田水利署等單位協力復育埤塘濕地生機,推動與企業、學校、社區共同守護這片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濕地生態系,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支持稀有動植物復育、棲地營造與生態教育,為桃園臺地織一片生態綠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