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創高1/A股創10年新高是真牛市? 操盤手教戰1招搶賺科技紅利
近期A股創下10年新高,國內掛牌陸港股ETF穩步攀升,今年以來成績亮麗。對長期持有A股部位的投資人來說,這波多頭行情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牛市重啟新契機?此時該減碼落袋為安,還是把握漲多拉回機會、再加碼累積部位?
「今年來陸股上漲15.4%,港股上漲27%,表現其實都比美股強。」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施絜心分析,這波陸港股走多原因有三:一是市場對資金寬鬆的預期,二是政策支持新興工業發展,尤其受惠AI趨勢,電子股已成為A股領頭羊,市值超過銀行股,地位舉足輕重。
施絜心表示,中國在科技創新部分,已獲得金融市場認同;2019年底電子股市值約占大盤16.95%,今年已成長至26%,提升9.05個百分點。「中國科技股持續表現強勁,今年初更因DeepSeek橫空出世,影響美國科技股,陸股已出現結構性改變,市場將重新評價中國科技股。」
重點是這波A股上漲、突破10年新高,會不會又是一次「狼來了」;已有A股部位的投資人值得續抱,還是該逢高出脫、獲利了結?接下來,空手投資人還能進場布局嗎?
「中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年增5.2%,表現優於預期;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政策聚焦2重點,一是擴大內需,另一是科技自主,同時針對消費、投資、AI、城市更新等面向推出配套措施。」施絜心指出,特別是人工智慧及行動計劃部分,配合地方算力補助,將加速AI產業商業化應用,成為下一階段陸股成長動能。
除了政策面積極作多,中國南向資金對港股關注度也持續上升,尤其看好科技、消費、金融等產業優值股;包括騰訊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等科技股,及建設銀行、中國移動等公司,近期資金皆明顯買超。高盛更持續上修2025年南向資金預估值,從1,100億美元上調至1,600億美元。
施絜心坦言,現階段A股在慢牛行情下進行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難免出現漲多回檔,但指數修正多有支撐,且就技術面觀察,底部逐漸墊高,判斷未來下檔空間相對有限。
「由於中國經濟屬緩步復甦,並非V形反轉,操作上建議採取槓鈴策略,也就是同時布局追求科技成長的市值型ETF,及防禦力較強的高股息ETF,透過多元配置,參與資金輪動。」她舉例,像A股創高後,激勵資金從防禦性標的流向科技成長股,此時投資人就可趁高息股拉回之際,逢低布局;反之,當科技成長股漲多修正,也可將資金從高息股撤出,轉加碼市值型ETF撿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