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9大合作夥伴5家在德州!直擊環球晶新廠、英特磊總部,哪些優勢讓這裡變成「新矽原」
鄭鴻達
圖片 鄭鴻達攝影 提供
氣候乾燥溫暖、牛仔、公路文化、太空船、海洋與沙漠,是多數台灣人對德州印象。然在地大物博、食物份量、房子、車子「什麼都大」的德州,其實台灣商機也很大。 值此美中對抗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高舉「美國製造」搭配對等關稅大棒之際,全球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加速重新洗牌。 《今周刊》前進美國德州,直擊甫落成啟用的美國首座量產12吋矽晶圓廠—環球晶(6488)在德州設立的新廠,也探訪磊晶代工廠商英特磊(IET-KY)總部,一探這兩家具台灣背景的半導體廠,為何都選擇「前進美國、落腳德州」。
台灣已成美國前十大投資國 德州「大」優勢吸引台商
值此美中對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新洗牌之際,德州正成為台商海外布局的關鍵坐標。從環球晶(GlobalWafers)到英特磊(IntelliEPI),這兩家代表性企業的經驗,娓娓道出台廠「前進美國、落腳德州」有哪些誘因、需求與優勢。
德州是美國本土面積第一、人口第二大州,更是全美第二大經濟體。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在2025美國台灣形象展開幕時更揭示,德州與台灣2024年貿易總額高達250億美元,若將德州視為一個國家,其占台灣對外貿易排行前列,貿易總額遠超多家。
黃志芳也指出,長期以來,台灣在台美經貿中扮演的是出口電子、傳產等產品的角色,但近幾年台積電開始到亞利桑那州、環球晶到德州投資,台灣自2022年起更晉級為美國前十大投資來源國,是以往難以想像的,「對美國加碼投資」將成台美經貿關係新的主旋律。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認為,對美國加碼投資將成台美經貿關係新的主旋律。鄭鴻達攝影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在與美國台灣形象展同步舉行的「美國商機日」中直言,德州正是美國推動製造業復甦絕佳範例,其優勢包括沒有州所得稅、能源穩定且價格低廉、生活成本相對便宜,對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韓儒伯說,台灣因前述因素,不但成為德州的重要貿易夥伴,更是重要投資來源。他樂觀預期「台美租稅協定」終將通過,當彼此間的雙重課稅問題解決後,台灣、美國間雙向投資勢必會大幅增加,而德州將會是最大贏家之一。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說明到美國德州投資有哪些優勢。鄭鴻達攝影
環球晶前進德州謝爾曼 一期廠啟用、二期廠伺機而發
環球晶是全球第三大、台灣最大矽晶圓生產商,其在美國的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GWA),於德州達拉斯北郊小城謝爾曼(Sherman)建造新廠,第一期於5/15落成啟用,該廠成為全美國首座量產且具一貫製程的12吋矽晶圓製造廠。
不僅如此,與環球晶德州廠第一期(Phase I)廠房同樣規模、產能的第二期(Phase II)廠,也已經進入研究設計階段,公司也視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亦稱晶片法案)內容,緊盯市場發展與需求,評估二期廠進度。
▲環球晶在美國德州謝爾曼新落成的12吋晶圓廠第一期。鄭鴻達攝影
環球晶率先赴美助攻美國製造 收穫先行者優勢
為何前進美國?在與台灣媒體團的記者會上,GWA總經理Mark England暢談,GWA身為「先行者」(Fisrt Mover)享有的優勢,包括與美國政府合作取得的「晶片法案」、「先進製造業投資稅收抵免」(AMIC)優惠,以及後續的半導體關稅與「232條款措施」等。
England強調,環球晶對手如日、韓、星都有各自國家冠軍支持,若要站穩全球版圖,就必須參與美國供應鏈。他說,Doris(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以其遠見提出「在地全球化」(glocalization)概念、進入美國市場,呼應拜登、川普政府推動的「美國製造」政策,因此享有先行者優勢。
GWA副總經理Wyatt Watson也呼應,環球晶不只要成為全球供應商,也要成為在地供應商,投入並推動美國供應鏈的發展,因此他們進駐美國,就是要服務包括台積電、德州儀器(TI)、蘋果等在地客戶,也滿足在地客戶提高其產品「美國製造」成分的需求。
▲環球晶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GWA)總經理Mark England。鄭鴻達攝影
匯聚高科技業矽丘、矽原優勢 蘋果九大合作夥伴有五家在德州
至於為何落腳德州?Watson認為,德州在半導體領域有悠久歷史,如奧斯汀(Austin)曾被稱為「小矽谷」,然過去一段期間許多產業外移,如今開始「回流」,GWA也正在努力推動讓供應鏈重新美國化,尤其是聚焦德州北部。
北德州「矽原」(Silicon Prairie)的成形,也呼應著如今被稱為「矽丘」(Silicon Hills)的奧斯丁。Watson形容,從奧斯汀一路沿著35號公路到GWA在謝爾曼的新廠,能看到相當密集的半導體聚落;England補充,蘋果公司9大合作夥伴中有5家在德州,其中3家就在謝爾曼,因此他們把這重新定義為「矽原」。
▲環球晶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GWA)在德州謝爾曼的廠房一隅。鄭鴻達攝影
England也提到,會選擇在德州蓋廠,主要是看上德州眾多優勢:沒州所得稅、電力供應充足且便宜、水資源豐沛,尤其是該晶圓廠每天用水高達一百萬加侖,鄰近晶圓廠用量更多。他也強調,與德州相較之下,加州土地與營運成本極高。
至於來美設廠是否遭遇文化差異挑戰?Watson表示,徐董事長做法是尊重並融入當地文化,而非輸出台灣文化。他也提到,England與他都是土生土長德州人,在地文化不成問題,且德州本就有半導體基礎(指德儀),且在廠區方圓250英里內,擁有著美國18%的工程科系畢業生,人才來源也很充足。
▲環球晶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GWA)副總經理Wyatt Watson。鄭鴻達攝影
到美國投資必備 英特磊高永中:要有獨到產品、把企業當美國公司經營
英特磊基地位於德州,二期擴建將於2025年動工、2026年完工,並獲美國聯邦與德州晶片法案補助與支持。英特磊專注在三五族半導體磊晶晶片製造,採分子束磊晶(MBE)與專利即時監控技術,產品應用於射頻與無線通訊,供應美日一線大廠及國防、太空產業鏈。
對於有意前進美國的台商,英特磊董事長高永中建議,首先要有自己獨到且源源不斷的產品,不能只靠一項產品就想到美國來生產;其次,要找到高毛利且能控制成本的產品;美國人力等成本較高,因此若是勞力密集的產品就得三思。
高永中指出,除考量上述前提,若真的有決心要來美國投資,就應該要本土化、「把這邊做成美國公司」,若想把全部人力都從台灣調來,把它變成在美國的台灣公司「是不切實際的」。他解釋,台灣來的員工僅佔約2、3成,剩下七成當地人才,無論是技術、硬體能力,都不輸台灣來的高學歷同仁。
▲英特磊創辦人、董事長高永中。鄭鴻達攝影
台灣人創辦美商英特磊 這些因素讓高永中選擇「起家厝」落腳德州
談到為何落腳德州,高永中表示,首先是個人因素,首先是他從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後,就到TI工作長達11年,英特磊四位創辦人中,就有三位來自德州。此外,北德州的TI就是全球最早踏入半導體產業的公司,因此有著大量半導體相關的基礎建設、供應鏈與人才。
高永中也提到,除了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優勢之外,德州並未強制規定企業設立工會、沒有州所得稅、土地取得成本合宜,加上又有很棒的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DFW),這些都是很大的優勢。
高永中強調選擇到德州投資「我沒有後悔」,尤其是創業時必須把錢花在刀口上。他回憶,當年創辦英特磊後,在德州購買的第一座廠房耗資85萬美元,同時間他朋友在北加州開設公司,「年租金」就高達85萬,後來這家公司倒閉,更被房東接管。
▲英特磊在美國德州的總部外觀。鄭鴻達攝影
相關新聞:
台灣形象展移師達拉斯,150家台灣精品、乖乖等30採購商都來了!黃志芳:德州成全新世界製造中心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四大股東早已不同心 王光祥「心好累」 砸52億拿6%股權 張榮華入主大同內幕
00919配息0.72元?股價破年線能買?達人公式揭甜價:月領股息1萬,本金只要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