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必須、應該⋯別再讓「完美主義」耽誤你!心理師教「4步驟」解除焦慮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02日02:00 • Uho編輯部

人們面對壓力或特定情境時,容易產生焦慮的傾向,該如何調整焦慮體質呢?心理諮商師朴世光於《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一書中,以成長經驗為例,談及人們因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所產生的焦慮、不安與自我懷疑,分析這些情緒如何成為現代心理健康的隱憂,並引導讀者改變心態,提升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焦慮造成拖延

很多高中生要申請大學的時候,在準備資料和面試時,常常因為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環節,內在信念覺得「必須」、「應該」一定要做到最好,這種掌控的強迫性出現,造成考慮很多、壓力很大,寫什麼都覺得還缺什麼。

寶兒就是這樣,在強迫性的壓力下,又一直擔心自己會做不好,焦慮讓她花更多時間查詢網路資料,心慌慌地無法開始。終於開工了,也是不斷地修修改改,過程中揣測評審想要看到什麼,壓力大的時候,也曾想過臨時放棄算了。最終就在沒有退路又沒有把握的狀況下,雖然很想放棄,卻勉強靠著熬夜才完成了簡報。

寶兒在賣命準備的過程,她的男朋友也勸她:「這是一個工作訓練課程,大家都抱持學習的態度去的,就算過程中有什麼缺點,都是正常的,也才知道有可以進步的地方。」然後,中肯地說:「評審一看就知道你有用心,不要把評審的話當作工作的判決,因為你隨著工作時間長了,自然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她雖然覺得男友說得有道理,但還是很堅持,而且有些不耐煩地說:「你不了解我有多重視,你再幫我看看這樣好不好。」男朋友表示真的沒必要再增添或修改什麼了,寶兒竟生氣地說:「你一副不想幫我的樣子,我就知道我什麼都要自己來,只能靠自己,你不知道我有多累!」顯示出寶兒內心的應該、必須做到的強迫性,以至於完全聽不進去不同的意見。

寶兒想做到最好,希望得到評審和大家的好評,過度的自我要求,通常到最後深覺只有自己可以幫自己,別人都不幫忙或幫不上忙。然後,孤獨地陷入無助的感受裡,覺得自己一個人要對抗全世界。然而在別人眼中,會感受到她那種苟延殘喘、有種被迫性的,好像不得不在意別人眼光的完美主義狀態,是一種堅持固執又可憐兮兮的樣子。

自尊受傷導致強迫性的行為

在我的諮商觀察中發現,除了創傷經驗會造成強迫性的行為外,也跟家庭中某些匱乏而造成自尊心受損有關。因為在此情況下,一個人的自我存在價值受到威脅,就會渴望從「理想形象」補足自我的欠缺。

因為修復自尊的渴望太過強烈,得到與否太焦慮了,結果火(渴望)上加油(焦慮),促使執著、不斷地出現強迫性的行為。因自尊受傷而引發強迫性行為的人,會極度在意心裡所期待的那個自我,也會難以承受別人的眼光。

用強迫性的習慣平息焦慮漢娜(24歲)開始找我做心理諮商,是因為不安焦慮的感受越來越頻繁,她也很納悶自己強迫性的行為。從小,漢娜最深的痛就是家裡已經沒錢了,媽媽卻沒有概念地亂花,讓她在學校時常繳不出各種費用,看盡人的臉色。

家庭沒有辦法供給漢娜基本的環境舒適與安全感,更深沉的部分,其實是她成長過程時自尊心的受傷。於是,漢娜長大後心中出現各種方面的理想形象,比如她很重視房間該如何佈置,也對自己儀態外表有很高的期待,這些都是幫助她覺得自己還不錯的方法。

所以,一旦事情沒按照她心中的理想形象進行,或是成果不符合這個形象,她就會焦慮不安。可能並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就是一種本質上的焦慮。漢娜為了平息焦慮感,就會重複去做達到理想形象的行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強迫性的習慣。

這些習慣開始耽誤了她的上班時間,幾次遲到之後,萌生離職的念頭,但是她非常在意老闆的眼光,又不敢直接開口就一直拖著。生活的惡性循環就像停不下來的滾筒乾衣機,使漢娜整個人被捲進去攪,生活狀態在不知不覺中變壞了,速度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你是不是覺得這種情況很少見?其實這樣的情況還不少,就像女孩分手時,男朋友說她胖,於是在自尊受挫之下,突然不想吃東西,進行強迫性的節食手段,只為了達到完美標準。還有,手足競爭之下,時常被哥哥或姊姊討厭排擠,自尊的挫折讓你養成討好遷就的強迫性反應,服務的事情總是搶第一,久了之後也會變成討好型人格。

或者在報喜不報憂的家庭氣氛中成長,沒有人在乎你真實的感受,自我存在價值的疑慮,使焦慮感變高,在家庭裡好像「必須」、「應該」用搞笑的方式維持和諧。這些例子都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足夠好的自己,而一直強迫性地去做某些事情,結果卻惡性循環,越來越焦慮。

學習降低焦慮的調適方法

若形成焦慮體質的話,會很容易受到周遭人的影響,與他人的互動或對方的小反應,可能輕而易舉撥動焦慮的心弦。因為容易觀察他人的臉色,或擔心很多別人的看法,可能有時候讓你很煩躁、生氣地想:「我想把事情做好也錯了嗎?我怎麼這麼焦慮啊?」

受到焦慮帶來的生理症狀所干擾,使你被強迫般極盡所能以為達到理想形象,才會感到安心。追求理想形象和焦慮這兩者之間互為因果,因為焦慮所以想達到理想形象,為了達到理想形象而感到焦慮。所以想要平息焦慮的話,好像只有遵從內心的強迫性,去達到某種理想標準。

雖然如此,你卻感到家人和朋友並不能了解到你的痛苦,好像別人看到的只是你的表現和成就
,或者勸你要多肯定自己,說一些「不要這麼累」的話。這讓你覺得其他人似乎永遠都無法了解你的孤獨、心累,只好在自己的世界裡獨自承受。

對你來說,需要找到適切的方法,內心才能真正穩定平靜,而不是活在在意別人眼光的焦慮感裡,步步驚心地前進。要改善執念的強迫行為,需要覺察自己成長時,賴以恢復自尊的模式是什麼,並學習降低焦慮的調適方法。

SECRET TIPS

  • 請你寫下來,你覺察到與父母的互動模式是什麼景象?
  • 承第一題,這樣的成長經驗,讓你如何評價自己?
  • 請問你認為做到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自己夠好、還不錯?
  • 當「應該」的想法又出現的時候,問問自己:「我這樣的執念好嗎?真的有必要榨乾自己嗎?」然後放慢腳步去回應事情,經由這樣的覺察和不斷地發問,才能在每一次的「應該」來臨時,有勇氣對「應該」說不,重新做出一個健康平衡的選擇。

(本文摘自/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通過「眼光」這一關,成為更好的自己/遠流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女上班就咳嗽、胸悶!一照肺部「全是白色滿天星」 醫立即勸:換工作

姊妹淘
02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手機頸上身!20歲女大生頸椎退化如中老年人

TVBS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