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在美中兩大國之間穿梭...《日經》引李光耀名言「沒有餘裕去加入任何一方」:若中國威脅升高「將更緊密與美國合作」
觀看國際局勢,東南亞各小國夾在美中兩大陣營之間,《日經》指出,新加坡建國之父、已故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我們沒有餘裕去加入任何一方陣營」。以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為例,其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與中國對立,它們在努力保持中立的同時,尋求美中之間的力量平衡,「但若中國威脅升高,東南亞國家就會更緊密地與美國合作,以維護安全」。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在美中之間穿梭的東南亞:「沒有餘裕選邊站」
問:在美國與中國對立的情勢下,東南亞國家在地緣政治上處於什麼樣的定位?
答:它們正努力在保持中立的同時,尋求美中之間的力量平衡。
新加坡建國之父、已故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我們沒有餘裕去加入任何一方陣營。」
對於夾在兩大陣營之間的中小國來說,與雙方都維持良好關係,藉此提升自身價值,並避免淪為附庸國,才是生存之道。
⸻
李光耀的戰略智慧
二戰後,美國與蘇聯為了避免因核戰而同歸於盡,雖然避免直接交戰,但卻在世界各地進行代理戰爭。亞洲就是其中的重要戰場之一,越南因南北分裂而經歷了長達 20 年的戰爭。
基於這樣的歷史,東南亞各國在外交上普遍追求避免成為大國代理戰爭的舞台或棋子。這意味著,即使今日美中在亞洲的對立加深,東南亞也仍選擇不鮮明表態,而是維持中立。
所謂「中立」並不代表與兩大陣營保持等距,而是依情勢靈活調整:某些時候偏向美國,另一些時候則靠近中國。若前任政府過度傾斜某一方,現任政府往往會做出修正。
此外,平衡外交往往能帶來更多經濟利益。東南亞國家在搖擺的過程中,往往可從一方獲取實質經濟利益。尤其是中國,為了拉攏東南亞,甚至會願意投資一些缺乏經濟效益的合作專案。
⸻
問: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與中國對立,它們仍能保持中立嗎?
答:若中國威脅升高,東南亞國家就會更緊密地與美國合作,以維護安全。
中國與美國不同,它是東南亞的近鄰,可能直接威脅到這些國家的領土與領海。8 月 11 日,為了向漁民供應燃料而駛入南海的多艘菲律賓船隻,就遭到中國海警船隻阻撓。
因此,南海沿岸國正加速與美國的防衛合作。這可被視為「遠交近攻」戰略的一環:與遠方強國結盟,以應對近鄰威脅。菲律賓在 2024 年 11 月與美國簽署協議,能即時共享軍事情報,雙方海軍也持續增加使用先進武器的聯合演訓。
⸻
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然而,在經濟領域,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是東協(ASEAN)最大貿易夥伴國,直接投資額僅次於美國與歐盟。基礎建設更是高度依賴中國資金,例如柬埔寨約七成的橋梁與道路都由中國出資興建。
東南亞人口持續增加、經濟快速成長,其在全球經濟的地位日益重要。預估到 2027 年,東協的區域 GDP 將超越日本。創業活動蓬勃,獨角獸企業已超過 40 家,遠高於日本。
但歷屆美國政府對東南亞的重視有限,專家不足,參與程度不深。自 2018 年以來,美國總統僅有一次親自出席東協高峰會。相對之下,中國正透過長期布局,力圖將東南亞納入其勢力範圍。馬來西亞與菲律賓高層甚至直接向川普政府表示:「若要抗衡中國,美國就必須更加投入東南亞。」
⸻
作者:田中孝幸
1998 年加入《日本經濟新聞》,歷任政治部、經濟部、國際部記者,曾派駐莫斯科、維也納,現任編輯委員兼論說委員。著作《13歲開始的地緣政治:與海盜的地球儀航海》曾獲八重洲本大賞、2023 商業書大獎自由藝術部門獎。
《放言》官方LINE正式上線!
加入方法超簡單:點擊以下連結立刻成為《放言》好友吧!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