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發送逾16萬則簡訊詐騙 檢警打擊詐團揭內幕
刑事局北部詐欺偵查中心(偵查第七大隊)定期過濾分析民眾遭簡訊詐騙案件,發現有詐欺集團向國內簡訊發送平臺業者申請群發服務,於2024年4月至5月期間大量發送逾16萬則假貸款簡訊,佯稱可協助有申貸需求之民眾製作帳戶薪轉紀錄,後續有利申貸過件等話術,誘使民眾提供名下金融帳號供詐欺集團「洗金流」。
警方於今年3月、5月間,分別於彰化、台南、高雄等地,逮捕張男(63歲)等7名嫌犯,查獲贓證物手機、金融卡等贓證物,清查本案被害人計9人,財損金額逾新臺幣100萬元,全案依加重詐欺、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送辦。
警方表示,詐團以「猜猜我是誰」「假買家騙賣家」等手法,取信其餘被害人將款項轉入上述申貸民眾名下金融帳號,再由申貸民眾持卡提領自身帳戶內款項,並依照指示交付詐欺集團,致後續帳戶遭警示,始知名下帳戶成為洗錢工具,自身也淪為詐欺集團共犯。
檢警深入追查發現,群發簡訊係由廖嫌掛名申請,幕後由張嫌及其餘共犯出資儲值簡訊服務額度,對不特定民眾發送詐騙簡訊,案經報請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陶股吳書怡檢察官指揮偵辦,於2025年分2波查緝,共查獲張姓犯嫌等7人到案,並查扣上述贓證物。
刑事局觀察,近年警方大力查緝及通傳會政策防堵,詐騙訊息也隨之演進,110至111年詐騙訊息係利用蘋果手機iMessage功能傳遞、於112年移轉至安卓手機RCS服務,至113年又開始轉回國內實體門號簡訊,不斷變換傳遞管道,但內容不外乎為「假貸款」、國營事業「帳單未繳」或電信業者「紅利點數未領」等話術,民眾可輕易辨識,切勿點擊詐騙訊息連結。
刑事局提醒,對於陌生來電或訊息,應提高警覺,不隨意告知個資及金融帳號,以防陷入詐騙陷阱,如有接獲疑似詐騙電話或訊息,可搜尋打詐儀錶板或撥打110及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避免上當受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