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尋出路 阿富汗女性讀經求學 當導遊翻轉命運
在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嚴格限制女性受教權,許多女孩完成六年小學教育後,只能選擇進入名為「瑪德拉薩」的宗教學校繼續學習,課程以《可蘭經》與伊斯蘭法學為核心。除了繼續升學外,部分女性也選擇走出校園,成為導遊,藉此實現自我成長與經濟獨立。然而,隨著經濟困境加劇,不少青年轉而前往卡達等中東國家工作,反映當地社會深層的結構性難題。
全身穿戴黑色罩袍,只露出眼睛坐在台下專心聽講,對於已經完成高三學業的法伊札來說,這是她唯一能夠繼續學習的機會,因為自從塔利班重掌政權,阿富汗女性就被禁止接受中學以上教育。目前,當地女孩若想升學,就只能進入被稱為「瑪德拉薩」的宗教學校就讀。
女學生 法伊札:「一般的學校跟宗教學校差別還是很大的,因為教授的科目不同,在瑪拉德薩,我們主要學的是可蘭經。」
瑪德拉薩原本在伊斯蘭世界中,是專門教授宗教知識的學校,如今卻成為塔利班允許、地方社群共同維持的教育中心,也是當地女性持續進修的主要途徑。在這些學校裡,學生們每日以背誦與理解《可蘭經》為主,同時學習伊斯蘭法學,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紀錄。雖然部分瑪德拉薩也會嘗試加入數學、英文等課程,但整體仍以宗教教育為核心;教師們指出,在當局嚴格限制女性受教權的情況下,宗教與其他形式的學習更顯得不可或缺。
宗教學校教師 薩比:「我們的社會需要現代知識支撐,而且伊斯蘭教義也建議人們學習這些知識,所以這些學科是很重要的。此外,宗教學科也同樣重要,兩者應該同時並行。」
在嚴苛政策環境中,絕大多數瑪德拉薩,都缺乏合格的師資與教材;儘管如此,許多家長仍積極送兒女入學,因為這是目前唯一不會遭當局取締的教育管道。
然而,也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將希望寄託於這些條件艱困的學校,最近,就有部分阿富汗女性選擇「走出去」,投身進城市成為導遊,在帶領外國旅客探索家園之餘,繼續用另一種方式學習、分享與表達,試圖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阿富汗。
阿富汗導遊 莫妮莉:「每當我主動去看國際社會跟媒體對阿富汗的報導時,看到的都是負面評價。人們很少關注阿富汗正向的一面,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談論它。」
站在喀布爾的達魯拉曼宮外,24歲的莫妮莉正帶著一群外國女遊客合影留念。她身穿長袍,語氣平穩自信、談笑風生,與外界對阿富汗女性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作為這個國家少數的女性導遊,莫妮莉表示,隨著當地旅遊業興起,無形中為和她一樣有需要的人,創造了就業空間。
阿富汗導遊 莫妮莉:「當時我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第一次見到遊客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我能向他們展示這座城市,或許就是在導遊了。」
然而,觀光產業回溫與教育轉型所能提供的改變,畢竟有限。當地經濟困境日益嚴峻,大量青年只能轉向國外尋找生機。近日,喀布爾勞工部門與卡達簽署協議,開放包括餐飲、旅宿與工程領域的3100個工作機會,吸引大批阿富汗人排隊報名,希望能出國打工,賺錢養家糊口。
排隊民眾 巴里:「我們發現政府正在派人去卡達工作,大家都很想去,所以我們正在向政府申請派駐到那邊,希望這樣可以賺錢養活孩子。」
對於無法就學、難以就業的年輕一代而言,出國工作成為逃離困境的現實選項。雖然這象徵著對未來的某種追尋,也為家庭帶來短暫的經濟支撐,但背後仍映照出阿富汗社會深層的結構性難題。當女孩只能靠宗教學校延續教育夢、女性導遊成為社會異數、年輕人把他鄉視為唯一出路,他們所追尋的,已不只是單純改變命運,而是一種活下去的方式。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