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學府的焦慮!東大世界排名跌至28,工學院下猛藥:研究所課程8成「英語化」引發熱議
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日本頂尖學府東京大學近日宣佈,將其工學院研究所的課程大幅「英語化」,此舉不僅凸顯亞洲高教面臨的國際化壓力,在日本國內更引發熱議以及「是否犧牲母語教育」的質疑。
東大工學院的英語化宣言
東大工學院研究所於2024年度末,向在校生發佈一份題為「大学院の授業の英語化について」(關於研究所課程英語化的公告)的文件,正式宣佈啟動課程英語化計畫。文件強調,英語在工學領域已是全球標準語言,海外頂尖大學的研究所課程,也大多以英語授課。東大工學院目前雖有4成課程使用英語,但仍有許多課程以日語進行。為了跟上國際步伐,東大計劃在2025年度內將英語課程比例提升至6成,並將於2026年度進一步拉高至8成。
這項計畫由東大工學院副研究科長津本浩平教授主導。津本教授是東大知名學者,專攻生物工程與蛋白質科學,曾於1993年取得東大工學院研究所碩士學位,並在東北大學擔任助手期間赴德國短期留學。他的親身經歷成為推動英語化的動力:當時他發現自己的英語溝通能力不足,透過反覆練習才逐漸取得自信。這段經歷讓他體認到,英語不僅是工具,更是研究者和職場人士的必備技能。
津本教授接受日媒《每日新聞》專訪時表示,這項轉型並非一蹴可幾。東大教授陣容雖具備一定英語能力,但「閱讀、寫作、說話與教學是不同的技能」。為確保教學品質,東大將透過小測驗確認學生知識吸收,並收集學生反饋,預計需數年時間逐步完善。
東大的危機感:世界大學排名28位
日媒分析,東大此舉的深層動機,源自對國際化落後的危機感。根據英國教育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5年版世界大學排名,東大僅位居第28位,評估指標包括研究品質、國際性和教學環境等。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2024年8月報告更顯示,日本在引用率前10%的論文數量僅排全球第13位,海外評價不如預期。
津本教授在專訪中直言,日本學生雖擅長英語閱讀寫作,但溝通訓練不足,這影響了研究在國際上的可見度。為打破僵局,東大近年推動國內學會以英語發表成果,研究職學生需具備英語討論能力。更重要的是,畢業生多進入機械、化學等製造業,就職後常需海外駐點,與當地研究者英語溝通。津本教授強調:「企業陸續在海外拓點,更多國家的技術力崛起,日本國內市場因少子化縮小,英語力已成職場必需品。」
津本教授指出,英語課程能吸引更多留學生,目前東大工學院研究所生中,留學生佔約4成。若無英語課程,部分國際生可能卻步,有礙東大成為「全球嚮往的大學」的目標。當留學生湧入東大,也能讓日本學生在國內大學體驗國際氛圍,無需出國留學即可培養全球視野。
網路熱議:日本人優先還是該國際化?
當東大公告一出,日本網友在社群媒體上議論紛紛。贊成者認為「不這麼做就無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反對者則擔憂「高等教育喪失母語優勢」。主要質疑有二:一是「國立大學為何重視留學生勝過日本人?」;二是「日本人是否無法以母語接受高等教育?」
津本對此回應:「我們旨在為日本人與留學生提供雙贏環境,並非輕視本國生。留學生能帶來國際化效益,讓日本人習慣多元文化。」他強調,英語化僅限研究所,學士課程維持日語,且基礎學科將保留母語教學。「這不是捨棄日語,而是加倍努力,讓學生掌握雙語能力。」
《朝日新聞》報導也指出,此舉反映日本高等教育面臨的全球挑戰,部分網友分享正面經驗,如「英語課程讓我更容易發表國際論文」至於學生反應則相當務實。津本教授表示,東大入學生英語門檻高,且多數理解畢業後需英語技能。「他們極為現實地接受這項改變。」(推薦閱讀)川普「關稅之亂」全記錄:一覺醒來關稅飆到145%,下一秒卻又暫緩……全球經濟成川普人質
津本教授預測,這項舉措可能擴及日本其他大學。東大、京都大學等舊帝國大學及東京科學大學的工學院長會議上,英語化已成熱門話題。「培養國際人才需有相應土壤,這是共通認識。」《讀賣新聞》分析,隨著日本少子化加劇,大學需吸引海外生填補空缺,英語化將成趨勢。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