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出招】Grok 2.5 模型「有條件開源」,其他 AI 巨頭會被逼著跟進嗎?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 AI 新創公司 xAI ,近日在開源平台 Hugging Face 上發布 Grok 2.5 的模型權重,更預告 Grok 3 也將在約六個月內開放原始碼。這個動作不僅彰顯 xAI 的長期佈局,更可能迫使 OpenAI 和 Anthropic 重新思考自己的開源與商業化平衡策略。
xAI 的「混合式」開源策略
xAI 這次的「開源」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無限制開放,而是採取一種「混合式」策略,目標是取得創新與限制之間的平衡。AI 工程師 Tim Kellogg 形容 xAI 的開源策略為「客製化且帶有反競爭條款」的授權,因為使用者雖可存取模型,但不得進行逆向工程、商業再發布,或將其用於建立競爭系統。
透過這樣的策略,xAI 希望能在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之間取得平衡:在開發者和研究人員試驗 Grok 2.5 的過程中,可以促進社群驅動的創新循環、加速回饋機制,也可以豐富 xAI 的資料管道,為 Grok 迭代模型提供關鍵資產,進一步鞏固 xAI 的市場地位。
走向開源的趨勢與優勢
xAI 的開源策略也符合當前 AI 產業的趨勢。在 2023 年發布的大型語言模型中,約有三分之二採用開源模式;對企業而言,開源模式也可以帶來許多效益。例如有研究顯示,採用開源 AI 的企業平均獲得 51% 的投資回報率,高於使用專有解決方案的 41%。
相較之下,許多科技巨頭仍以「專有模型」為主,因此若 xAI 的混合式策略能兼顧透明度與商業控制,就可能讓其他 AI 模型廠商面臨跟進壓力。
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組織偏好開源 AI 工具,因為它們可以在本地運行,從而確保資料的隱私和安全性,以避免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此外,隨著監管機構對 AI 系統的審查日益嚴格,開源模型的透明度使企業更容易符合新興的問責機制和公平性法規要求。
xAI 在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xAI 的開源行動,一部分也展現出積極尋求成長與擴張基礎設施的雄心。儘管 xAI 迄今已籌集至少 200 億美元的資金,並且擁有高達 750 億美元的估值,但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分析師更估計 2025 年 xAI 可能耗盡 130 億美元的現金。
另外,Grok 模型也因處理敏感議題時的表現引發爭議,例如曾被質疑過度聚焦於「白人種族滅絕」陰謀論,或在回答敏感問題時引用馬斯克的社群媒體內容,這些都使外界對 Grok 的可靠性存疑。
準備走向「混合式」開源策略新時代
Grok 2.5 走向開源,不只是一次單點的技術突破,更是 xAI 長期佈局中的精心一步:既保留智慧財產權,又透過開放權重邀請外界協作,展現出一種策略性平衡。
隨著 Grok 4 即將帶來實時搜尋、多模態能力,xAI 逐步朝向「AI 即服務(AI-as-a-Service)」的核心地位邁進,更重要的是,這一行動也象徵產業正從專有與開源的二元對立,可能轉向「混合式開源」的新時代——一個足以重塑市場競局、迫使 xAI 競爭者重新思考開源路線的時代。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TechCrunch》、《COINCENTRAL》、《AInvest》,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