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舖業主擔心call loan拒減租?余偉文:不合乎常理
市場關注商業房地產信貸風險,除了擔心銀行信貸質素,亦憂慮銀行call loan會否進一步影響市場。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匯思》撰文,稱就有些評論關心銀行能否有效管理相關風險敞口以至金融穩定風險,希望釐清有關疑團,當中因應有意見認為,業主可能因為擔心銀行催收貸款,而拒絕因應市況調整租金,甚至寧願空置物業,他認為是「不合乎常理」。
稱與銀行現實做法不符
余偉文指,因為擔心銀行催收貸款而拒減租的做法,不但與銀行現實做法不符,從風險管理角度看,也不合乎常理。事實上,銀行早前明確表明它們不會只因租金收入下跌而要求即時還款,稱「這份務實與靈活的考量,體現了銀行願意與企業『同舟共濟』,與社會共渡難關的取態與決心。」
如果是借款人自己因為財務狀況一時不穩定,而違反貸款協議的條款,會否導致銀行即時要求還款?他指,答案也並非必然,稱現實中銀行會先與借款人協商,例如調整還款方案包括貸款年期等,只會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才會採取適當的信貸行動,保障銀行穩健經營和存戶的利益。
中小型發展商敞口 大部分有抵押
至於銀行如此支持企業,會否犧牲銀行體系穩定和存戶的利益?余偉文呼籲大家毋須擔心,因為金管局一直密切監察香港銀行業整體穩健發展,認為商業房地產貸款的信貸風險可控。香港銀行對本地地產發展及投資貸款的風險敞口,大部分是面向財務狀況相對良好的大型本地企業。至於本地中小型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風險敞口,包括一些財政狀況較弱或資產負債比率較高的發展商及投資者,銀行早年已經採取了信貸風險緩衝措施,有關貸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此外,銀行沒有對任何單一借貸人過度集中。
倡勿著眼特定分類貸款比率
他又特別提到,近日有媒體關注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著眼於銀行在會計上計算的「預期信用損失」。他指,這計算方法只是利用模型設計作會計用途的一個表述,「預期信用損失」的貸款不代表是壞帳,因此不能作為全面評估銀行資產質素的依據。至於有些評論單單著眼於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這也比較片面。受到宏觀經濟調整及利率水平等因素影響,香港近幾年進入信貸下行周期,銀行業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自然有所上升。雖然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2021年底的0.89%,慢慢重返約2%的長期平均水平,但仍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後1999年的7.43%。
信貸質素宜參考三大指標
余偉文又指,要全面了解信貸質素,可以參考三大指標,包括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及盈利模式能否持續。而從上述3項重要指標可見,香港銀行體系資本充裕、撥備充足和有良好的財務實力以應對市場波動。
壞帳銀行不切合目前情況
他又提到早前關於「壞帳銀行」的傳聞,認為設立「壞帳銀行」是當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時的非常之舉,完全不切合目前香港銀行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的情況。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